临金高速公路是《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纲要》“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公路主骨架规划中“十八连”是二手吊车的组成部分。建成后,不仅会缩短临安与金华是二手吊车的距离,也拉近了浙中、浙西与杭州是二手吊车的距离,成为浙江南北向交通的一条干道,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再提升。
▲桥面系航拍
中铁一局五公司施工的临金高速公路临安至建德段TJ05标段,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境内,为双向四车道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管段长度12.85km,工程总造价12.62亿元,合同工期28个月。主要工程有隧道5296m/5座,主线桥4168m/12座,互通立交1处,预制T梁1807片,路基土石方约241万方,箱式通道456m/12道。
▲架梁作业
自2019年12月下旬临金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全体员工发扬“临金人当淋漓尽致”的精神,通过“五新五推”具体措施,贯彻落实“五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理念,标准管理、强基增效,专业控制、创誉增效,党建引领、守正创新,打造品质工程丰碑。
截止目前项目整体进度完成75%,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经理部是工程建设的大脑中枢,拌合站、钢筋加工厂是工程施工的心脏,便道是工程施工的主动脉。五公司临金项目部高度重视临时工程建设,一进场就把临时工程建设当作主体工程来干,树立“集约化、高效化”理念,倾力打造临建工程标准化建设新典范。
落实新标准,实现集约化。项目部结合集团公司及业主建设标准化要求,科学规划、精心布置,细算数量、合理预算。组织人员编制临建施工专项方案,绘制详细施工图册,实现临建工程数量清单化,确定临建工程施工预算,报公司审核后按方案执行。
运用新手段,实现高效化。在临建施工方案规划中,通过无人机对临建场地进行整体测绘,采集临建场地数据,形成三维点云,与BIM模型进行比对,对临建场地规划。在便道选线、三集中场站建设和洞口场地规划中,做到方案布局合理,减少设计预期与实际施工不符所产生的变动成本,同时可用BIM模型进行技术交底,一次做成,减少返工。
▲钢筋焊接作业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只有“体系配套、措施先进、制度落实、管理规范”,安全质量环保和职业健康工作才能始终受控。五公司临金高速项目部坚持新理念引领,多措并举确保各项工作有效管控。
项目部通过制定专项方案、引进配套工装、应用信息技术三项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管理受控。一是以专项方案保安全。项目部抓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编制安全专项方案15份,并通过专家评审,全部向一线交底,严守“安全一公分”底线。将监控量测和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把基础管理制度落实在“掌子面”,在一线班组形成按方案施工、按交底施工的安全作业习惯。二是以配套工装保安全。项目在桥梁高墩施工中采用定制带有安全操作平台装配式安全梯笼,在隧道施工中采用拱架安装机、湿喷机械手、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自动防水板铺挂台车、自行式养护台车、电缆槽台车等八(台)套工装,降低了风险,保证了安全。三是以信息技术保安全。项目在隧道洞口、桥梁高墩、提运架梁等高风险作业工点,布设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高墩梯笼设置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应用智慧用电系统,实时监测,跟踪管理,实现高风险区域安全实时、分区管理,有效预警和防范事故的发生。
在质量控制方面,项目通过样板引路、狠抓施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有效提升了工程实体质量管理水平。同时,应用“三检一调一定位”施工工艺,保证墩柱施工质量;应用机器人焊接工艺,保证盖梁骨架焊接质量;应用装配式施工工艺,保证了盖板箱涵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隧道开挖支护加入3D扫描分析工序,解决了隧道衬砌脱空、厚度不足、局部不实等质量通病。采用逐窗浇筑、带模注浆,实现插入式振捣棒和附着式振捣器组合振捣,保证二衬混凝土浇筑密实。经实体雷达检测,项目部已完成衬砌约7295米,拱顶密实度检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同时,项目部按照业主方管理要求,积极开展SCORE项目(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是国际劳工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一个项目,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工作场所最佳实践培训,来提高它们的竞争能力)运用企业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广泛收集一线员工、作业工人的合理化建议,激发全员活力,推动微改微创,不断提升项目标准化管理水平。
▲虎溪台隧道洞口
严格依法合规,强化分包管理。一是严肃制度落实,创新管理模式。项目部按照公司劳务管理办法,结合工程结构物特点,按专业特点分解工作任务包,明确劳务分包、专业分包范围,队伍管理坚持做到“三清四严”,即:基本情况清、出勤记录清、工资发放清,队伍选择严、合同签约严、日常管理严、劳务结算严。二是严把重点关口,强化风险管理。在劳务工资管理方面,把预防和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作为项目避免分包风险的主要手段,保证工资发放到位,维持作业人员稳定。在与劳务队职责界面划分方面,统一合同文件,针对分包方管理的风险点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管控。三是严正原则坚持,强化限价控制。坚持分包限价简明实用、标准统一、平均水平原则,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施工方案,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劳务队伍施工综合能力,公平合理定价,以实际的工料机消耗为依据,开展工作写实。
注重源头控制,强化超耗治理。项目部主要针对突出的隧道喷射混凝土、钻孔桩超耗问题深查原因,制定措施。通过监控量测分析围岩变化趋势,适时对预留沉降量调整,动态调整光面爆破参数,开展开挖工序质量验收,控制钻孔布眼质量,提高光面爆破效果、减少超欠挖。应用湿喷工艺,掺加无碱速凝剂,提高喷射混凝土粘结性能,降低回弹率至16%以下。喷射混凝土总体消耗指标控制在190%以内。应用灌无忧控制流程,通过控制桩基超灌高度达到桩基混凝土超耗控制目的。截止目前,全线钻孔桩786根,完成755根,设计应耗混凝土37329立方米,实际消耗41062立方米,超方系数1.1。
综合利用资源,控制地材价格。项目部成立物资管理领导小组,对周边主要材料的生产厂家、出厂单价、运输距离、运输单价、生产、供货、垫资能力等全面调查,精心组织协调,建立了“生产商—供应商—车队—现场”一体化的供应链条。作为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项目,五公司临金项目全线桥隧占比高达74%。其中,该项目的5座隧道均为双洞设计,全长5278.5米,预计开挖出洞碴113万立方米。与挖方量对应的,是同样巨大的混凝土需求量。此外,项目部需要预制T梁1807片,这也是中铁一局建局以来生产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T梁预制场,加上桥墩浇筑施工,混凝土消耗量同样巨大。项目部通过前期地质探测,确定标段内5座隧道预计开挖出符合机制砂加工场原料需求的Ⅲ级围岩47.2万立方米。按照80%的转换率,预计能加工成高质量机制砂25万吨、碎石75万吨。自产机制砂与外购河砂、自产碎石与外购碎石相比,每吨分别便宜140元和80元。根据业主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项目自建碎石加工场于2020年8月投入使用,并将合格机制砂用于高标号混凝土中,为项目节约成本约5275万元。同时,对于保护桐庐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项目部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多次迎接业主全线观摩。此外,项目部通过充分掌握市场资源、耐心沟通和精心组织,河砂每方采购单价较前期市场单价降低了20元,节约成本约35万元。
坚持效益优先,强化过程控制。项目把成本分析例会作为一项刚性制度,定期召开,同时应用信息化手段,做到“三统一”“三贯通”,即:统一核算单元划分、统一工序质量验收、统一工装设备,对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实时监控,实现技术、业务、数据三个方面的贯通,对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实时监控,实现单个结构物动态盈亏分析。
▲虎溪台掌子面作业现场
组织管理科学化。项目部根据工程结构物分布情况,将全线划分为3个工区,科学配备资源,实现管理科学化。一是实现管理人员配置科学化。根据工程内容、管理难度将有限的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减少项目部驻员,强化工区管理力量,实现管理人员动态流动,保证管理效能有效发挥。二是配套资源配置科学化。全线设置全封闭式混凝土拌和站4座,碎石加工厂2处,预制梁场1处,保障加工能力与运输成本合理化。三是工装设备配置科学化。钢筋加工、混凝土生产、碎石加工生产设备、隧道工装模板、桥梁工装模板均按项目部自有设备配置,单机核算,分批摊销。
进度管理动态化。采用进度预警系统,实现进度预警管理信息化。根据作业面测量等数据上传,自动推算施工进展与施工组织设计和年度计划对比,显示进度预警。项目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集团公司生产管控办法,下达纠偏指令。实现形象进度关键节点和重要工序转换提醒,关键线路卡控、实现均衡化生产提供决策参考。执行生产月度大会总结考核、周例会进行纠偏制度,对计划做出调整和部署安排。
过程管控智慧化。在中国中铁、中铁一局大力开展数智升级的背景下,五公司及项目积极响应和部署,以中铁一局对项目施工管理要求为目标并结合项目实际需求,由局智能科技分公司开发智慧施工综合管控平台,以BIM、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支撑,采集汇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劳务、进度、质量、安全、物资、成本等数据,对施工六大元素人、机、料、法、环、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基于BIM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提升施工核心竞争力,实现项目管理精细化、智慧化目标。
▲蒋家桥施工现场
运用新思维,拓展“融合力”。项目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在促进施工生产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互联网+党建”“党建+安全教育”“党建+素质培训”等理念,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培养、员工技能培训、全员安全教育、形势任务宣贯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围绕项目施工生产大力开展特色党建、劳动竞赛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
体现新特色,激活“生产力”。项目党支部大力创建“掌子面上党旗红”隧道特色党建,通过“党旗树在掌子面”“岗区设在最前沿”“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建活动保目标”等内容措施,让一线作业人员感受到生产任务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切实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工作延伸到隧道掌子面,使党支部战斗堡垒不断前移,为加快施工生产进度、确保安全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举旗定向、激发活力。
应用新载体,增强“学习力”。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互联网+党建”的成果,实现项目党建工作信息化、智能化,项目部应用五公司党委“党群同心”智慧党建云平台,通过“四化”(功能设置科学化、学习内容多元化、信息管理共享化、党务管理人性化)管理,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流动式“党建+安全教育”VR体验馆,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现场安全教育相结合,把党史知识、安全知识送到施工现场,方便党员职工群众利用闲暇时间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团队学习力,持续提升全员素质和工作能力。
建立新愿景,提升“软实力”。项目党支部高度重视培训教育制度的落实,植入“临金人当淋漓尽致”的文化愿景,注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项目人才培养基地作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治理论学习18次,开展廉洁警示教育20余次,先后组织开展各类业务能力考试10余次,为职工购买170余本书籍,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业人员在掌子面处进行钻孔施工
据了解,自开工以来,五公司临金高速项目部先后荣获浙江省信用评价AA级、平安工地示范合同段、“平安工地”示范标段,杭州市“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奋战四个月、打赢攻坚战”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连续2个季度被临建指挥部评为“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2021年一季度在建设单位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来源:《铁路建设报》
记者:史飞龙 通讯员:张根城 李治军
编辑:杨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