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题写的“黄河”
20世纪50年代,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一个已有二十年汽车维修、汽车零部件制造历史的小厂,开始了自己的汽车梦想。为了自己,也为了国家。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执着的济南汽车制造厂职工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于1960年破天荒地造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JN150八吨载重汽车。结束了中国人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毛泽东主席亲临济南视察,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朱德委员长亲笔命名“黄河”二字。
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吊车,济南汽车制造厂升格为济南汽车制造总厂重型车轴承,先后与罗马尼亚合作生产了罗曼重卡,自主开发出黄河第二代汽车―JN162系列,并成功研发国防急需的重型越野汽车,确立了在国内重卡工业的龙头地位。
1983年,以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为主体的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即后来的重汽集团公司)成立,全面引进当时国际先进的斯太尔重型汽车整车技术。经过十年消化吸收,中国的重型汽车技术水平实现了质的变化。
中国重汽集团自2001年改革重组以来,全面实施“国际化、技术领先、产品区域化、高质量低成本”四大战略,立足国内谋求快速发展,面向国际打造“中国重汽SINOTRUK”品牌。通过自主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成功步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现已获授权专利1200多项,继续保持全国汽车行业专利总数第一的地位。目前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金王子等九大系列整车产品,车型达3000多个,成为国内重卡行业型谱最全的企业。中国重汽也被誉为“全球重卡行业增长最快、最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企业”。
十一五期间,中国重汽集团投入企业技术改造总额达150亿元吊车公司,成为国内重卡整车装备水平最先进的企业,许多关键工艺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目前中国重汽已形成了包括整车、改装车、关键总成、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完整的、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
2009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先后视察中国重汽集团,鼓励中国重汽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在自主创新上狠下功夫,为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作出更大贡献。
2010年,中国重汽集团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重卡销量达19.96万辆,同比增长60%以上,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出口整车超过1.4万辆,位居国内行业首位。产销规模进入全球重卡行业最前列重型车轴承,并继续成为国内重卡行业运行质量最好的企业。
(李占江整理)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