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瓦叔
央企之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已成常态,但是当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油气巨头站在一起是吊车出租的时候,还是引发了种种猜想。
12月1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罕见地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能源转型时代大势下,全球所有油气企业都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所以转型迫在眉睫。比如此次战略合作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双方传递的信息就有些许差异。在中国石油发布的官方新闻稿中,戴厚良是这样说的,“希望双方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发挥各自优势,在油气业务、新能源、信息化与数字化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共同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而在中国石化发布的官方新闻稿中,戴厚良则是这样说的,“双方要共同做好能源保供工作,推动包括新能源、信息化等领域的优势互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同样的会议,不同的新闻稿,援引的领导讲话内容,折射出两家公司转型的战略差异。
过去几年,中国石化在能源转型方面无论是决心还是速度都快于中国石油。就像本次战略合作协议中,中国石化传递的信息是,希望推动双方在能源保供和新能源、信息化方面合作。能源保供显然不是简单的油气保供,而是全方位的能源保供。中国石油传递的信息是,依然将油气业务合作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新能源、信息化与数字化。不过大方向还是一致的。双方战略合作协议中,新能源业务就是合作中最大的亮点。这也是时代使然。这里的新能源不只是风电、光伏等传统意义的新能源,还包括氢能、地热能、充电等业务领域。尤其是氢能领域,是油气企业未来转型最大的希望。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这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但是氢能是一个全新的体系,需要万亿级以上的基础设施投资,仅靠某一家企业无法有效推动。我国石油企业加速对新能源业务的拓展,戴厚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10月,戴厚良出任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后,将中国石化的转型推上了新的高度。而反观中国石油在新能源业务领域的拓展则相对缓慢。直到2020年1月,戴厚良调任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后,也开始加大中国石油的转型力度。尤其是今年4月8日,中国石油集团召开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部署动员会,将原先的八大板块调整成四大业务板块,将油气与新能源并举,成为四大业务板块之首。这也是中国石油首次把新能源提升到与油气业务同等战略高度。
END
未来四十年,碳中和将让中国经济社会将迎来系统性变革,社会财富也将随之发生大规模转移。我们将见证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一个变革的时代。在“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的历史规律下,创业英雄将层出不穷;紧抓机遇、纵横捭阖的企业也将借势而进,成为产业翘楚;前瞻布局、运筹帷幄的国家也将乘势而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一系统性变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做序并推荐的《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著作,以通俗易通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碳中和画面。
被误解的国家能源集团
最新里程碑: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五大原因导致拉闸限电,问题是你愿意被拉闸限电,还是愿意溢价买电?
国家电网高层人事变动:原总会罗乾宜出任董事、党组副书记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正式成立,中国西电原董事长白忠泉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