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由1954年9月召开是二手吊车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是二手吊车的( )正式确立是二手吊车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治组织法》
【填空题】参建的 主站房工程获2005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该火车站是成昆电气化改造工程的延续,是云南省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建筑。其主站房是一座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装饰豪华的现代化智能站房。
【单选题】正确选项:B
【填空题】昆明火车站
<< 滑动查看正确答案 >>
中老铁路跨国翻山,延伸在亚洲东南。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中老铁路还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并运营、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
老挝与中国山源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从2016年底正式开工建设,到如今即将正式通车试运营,中老铁路的缘起与玉成,续写着两国源远流长、和睦相处的友谊篇章。
友谊隧道:
盛开的“友谊”之花
承建的中老铁路友谊隧道是“一带一路”泛亚铁路走出国门的首座隧道,也是中老铁路唯一的跨境隧道,一隧连两国,有着“国门工程”的美誉。其命名寓意着中老两国人民情相近、民相亲、心相通,世代友好,承载着两国人民的梦想。
友谊隧道我国境内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磨憨经济开发区,国外段位于老挝最北端的原始森林地带,全长9595.407米,中国境内长7170.407米,老挝境内长2425米。老挝段约1.4公里穿越盐岩,局部段含盐量高达80%以上。盐岩具有易溶性、强腐蚀性、蠕变性等特殊工程特性,地质环境特殊,若处理不当将对隧道结构安全造成极大危害,设计和施工难度均属国内外罕见。
为攻克盐岩地质这一世界难题,建设单位老中铁路公司先后组织国内多位隧道、地质、材料专家,召开了六次盐岩技术方案研讨会,确定了“注浆堵水、全包防水、圆形多层结构、强化材料防腐”的施工方案,达到了抑制地下水和盐岩融水渗流的目的。同时,还联合国内高校、科研单位,成立了盐岩隧道施工课题组,全程指导帮扶隧道技术攻关。
朝着建设精品工程的目标,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联合国内生产厂家共同研发了65米长自行桁架式全液压仰拱栈桥、全封闭抗浮模板、隔水层二衬二合一台车等多项盐岩隧道专用设备,从工装和工艺上对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给予了最大保证。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9月13日,友谊隧道胜利贯通,成为世界上首座贯通的高盐岩地质隧道。
楠科内河特大桥:
铁马入中寮,长龙出平湖
老挝西南,湄公河畔,万象与泰国廊开府隔水相望。在这里,一道长虹直贯楠科内河新月地带,为这座亚洲独一无二的“月亮城”勾勒了一条锦绣玉带,它就是承建的中老铁路楠科内河特大桥。
楠科内河特大桥全长7.5公里,从首根桩基浇筑、首个桥墩施工、首个涵洞基础施工到施工局面完全打开,楠科内河特大桥的建设热火朝天。建设者陆续攻克了天气炎热、语言不通、交通不便、运梁通道不畅等各项困难,顺利完成了T梁架设、铺轨施工等一个个节点,为中老铁路全线如期通车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楠科内河特大桥在修建期间就已成为中老铁路上的一道绚烂长虹,多次接待中老各部门代表团,以及泰国铁路总公司、大湄公河区域铁路联盟等参观。如今建设完成后,也将承载着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梦想,让中老友谊随着中老铁路继续延伸。
万象制梁场:
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2018年,历时5个月成功缔造了“一带一路”首座梁场——万象制梁场,它是中老铁路全线进场最快、建成最快、启用最快的梁场。在这里,顺利打造了“一带一路”首片T梁,圆满完成了“阿速坡”抢险救援任务,并同步实现了CRCC首次海外认证及中老铁路桥梁首架。受到中老两国各界广泛关注,先后吸引了中老两国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等近2300人次参观调研,不仅成为“中国铁路”“中国标准”的国家名片,还成为中老文化交流、专业交流的重要窗口。
万象制梁场采用了中国铁路“新梁图”标准制造,将最新技术、最新标准应用于海外铁路建设项目。在制梁过程中,通过采用视频调度监控、自动钢筋加工、自动张拉压浆、智能喷淋养护及铁路制梁场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等国内先进信息化技术指导生产,实现了万象制梁场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需求。
2018年6月30日,万象制梁场成功打造了中老铁路的第一片梁,这是万象制梁场独有的“混血梁”,其钢筋、粉煤灰、水泥和砂石料分别来自中国、泰国以及老挝当地。2018年12月2日,万象制梁场正式通过中铁检验认证中心CRCC认证工作,这是首个以中国标准认证的海外铁路制梁场,让“中国标准”走向了世界。
生态之路:
一条绿色的跨国走廊
本着“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建绿色友好环保工程”的理念,在建设中始终坚持施工进度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积极打造风景与铁路融合共存的美丽中老铁路。
在绿化方案设计上,参照国内杭黄铁路设计经验,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错落有致,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安全可控、科学管养”的绿化原则,区间路基充分利用线路两侧老挝原始植被,进行最大限度生态修复,每个站场根据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专门设计绿化方案;万象车站及万象北车站采用种植花灌木的方式,以间距为50cm×50cm的梅花形布置,对车站边坡进行绿化施工,以保证良好的观赏性,使其达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绿化美观效果,实现绿化效果与周边景色的融合统一,打造了中老铁路标志性车站建筑,为后续老挝旅游和站场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海外工程的先行者,以“就地取材”为主要思路,充分利用好原生植被,将生产区影响功能设置的绿色植物,移植至办公区和生活区加以利用,增加办公区部分绿植,完善施工废水的净化系统,最大限度的保护周边环境,坚持进场便道永临结合的原则,少占耕地,造福当地居民,营造了“玉瓦朱檐草木芊,一曲碧水绕青营”的整体布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见证奇迹,这条科技、绿色、开放的铁路将成为中国昆明通往老挝万象辐射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中老两国铁路建设者,都在沿着“一带一路”追逐梦想,他们一起用实际行动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老挝梦,续写着2021年中老两国建交60周年的友谊华章。
审核丨杜龙
文字丨李杨、朱亮、龚梓谦、臧衡
图片丨各单位
编辑丨查忠明
素材来源丨二、六、新运公司,中老指挥部
主办单位丨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