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2021上海峰会如期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超过60位演讲嘉宾以及亚太、全球千余位观众参加,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受邀出席,与风电企业高层共话海上风电关键是吊车的十年。田庆军表示,中国海上风电走向平价是吊车的核心是自主研发和产业链协同创新。
”
田庆军:中国海上风电平价是中国风电企业攀登的珠穆朗玛峰。要想实现海上风电平价,除了风机自身持续的研发投入,还需要整个产业链协同,形成合力。远景能源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通过自研不仅可以快速推出新产品,也实现了成本的下降,系统效率的提升,同时确保了高可靠性。
为了应对海上风电平价的挑战,远景海上智能风机的核心部件经历了从进口到国产化再到完全自主开发,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主轴承、变桨轴承和变频器等核心部件的全自研,大大降低了度电成本。不仅如此,远景致力于建立产业生态,拉通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开放共享环境数据、测风数据、载荷数据等,协同施工和配套产业单位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在一体化设计、塔筒、海缆、升压站、施工船舶等方面实现系统降本。
”
田庆军:发展海上风电利于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同时,也对拉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船舶工业、海洋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海上风电要实现爆发式增长,要从三方面进行突破。
首先要实现平价技术突破。针对不同海域需求,要实现海上风电平价开发,除了模式创新、金融创新外,技术研发创新不可或缺。除了风机大型化外,需要有其他方面的技术创新驱动降本增效,比如智能控制技术、尾流协同优化技术等进一步提升发电量,齿轮箱、发电机等大部件不动用大型船只实现空中更换的技术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其次是标准突破。技术创新需要突破常规设计标准或设计理念,这需要在确保安全可靠底线的前提下,敢于突破原有标准。比如一体化设计需要改变传统的合作模式,甚至需要突破原有海洋工程的一些标准。再比如海上升压站,随着单体风电场容量增大,传统升压站的重量也增大,可用船只越来越少,也需要做一些突破实现轻型设计。
第三是供应链突破。随着风机更新换代提速,目前供应链难以在紧跟风机步伐的同时兼顾成本,需要时间培育和市场容量支撑,以实现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交付。从中欧海上风电发展历程来看,欧洲从4-6MW到8-9MW再到12-15MW,每个兆瓦区间都有足够的测试验证窗口、安装量和运行时间,而中国却用不到一半的时间发生阶跃,甚至已超越欧洲,机型定义从欧美带中国迅速跨越到中国带欧美,叶片、主轴承等供应链需要快速突破。风机快速迭代倒逼供应链快速突破原有模式。
免责声明:非本网原创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中国风电新闻网旗下品牌栏目
一个传播风电正能量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