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建八局】依林的“中国建造”行 | 山海相拥,遇“建”青岛智慧宜居“微工程”

2025-11-27 08:11:05浏览:111 来源:中建八局   
核心摘要:依林的“中国建造”行 | 山海相拥,遇“建”青岛智慧宜居“微工程”
中建八局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建造”对他们来说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近日,中国建筑推出多语种短视频系列——依林的“中国建造”行,跟随埃及青年员工Raneem Maher (中文名:依林)的脚步,从乌鲁木齐到济南,再到郑州、昆山、青岛、长沙等不同城市,走进匠心打造的一个个超级工程现场,探寻“中国建造”背后的绿色智慧与创新力量。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现在,请跟随依林的脚步,一同走进青岛,看老碱厂工业筒仓如何焕新为未来产业的孵化平台,探秘保障住房为千家万户筑起的安居梦想,体验“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智慧出行方案,感受地铁1号线中山路站里历史风貌与现代工艺的温柔相拥,在“微工程”中探索青岛宜居城市建设的生动画卷。 工业“焕新”,启航科创新空间 楼山创忆空间项目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德江路东部,坐落于承载城市工业记忆的老碱厂旧址,总建筑面积约4.68万平方米。远远望去,两座高46米的保留碱筒仓经改造后相倚而立,形如望远镜般指向未来,既延续了工业遗存的厚重风貌,又焕发出科创文化的时代气息。 项目精心打造集产业综合服务、科创企业培育孵化、新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配套设施。其中筒仓内部构建了时尚的“元宇宙”未来数字空间,二楼将打造“科技+文化”主题的数字艺术体验区,顶部设有可360度俯瞰周边的云顶签约中心,实现了工业遗存的功能再生与空间升华,成为青岛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示范载体。 匠心“筑家”,打造安居新品质 李沧北汽地块保障性住房项目位于青岛市李沧区,作为山东省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可满足1801户家庭的安居需求。作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实践,该项目主要为低收入户籍家庭、新市民及青年群体提供高品质居所,成为提升民生福祉、促进城市包容发展的关键载体。 项目规划布局遵循“西高东低”策略,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塑造出错落有致的现代城市天际线。项目建设广泛采用铝模爬架体系、全砼外墙等先进工艺,并于室内细节处落实隔音降噪、同层排水等设计,于细微处守护家的舒适与温暖。 岛城“绿能”,赋能低碳新风尚 星光岛“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是青岛市年内计划建设的200座新型充电场站之一。该站作为“光储充”融合应用的典范,通过清洁能源发电、智能充电与智慧储能技术的结合,为构建绿色、高效的城市新型充电网络提供了重要示范。 棚顶铺设234块高效太阳能组件,年均发电量高达17万千瓦时,实现了清洁电力的高效供给。棚下构建了“超—快—慢”多级充电网络,配备了34台快速充电终端与2台V2G双向充电桩。这一组合不仅能满足用户的快速补电需求,更赋予电动汽车参与电网电力调节的能力,可为用户直接创造增值收益。 新旧“共筑”,激活老街新活力 青岛地铁1号线中山路站风貌建筑修缮工程位于青岛市传统里院建筑核心区,总建筑面积约6800平方米。项目涵盖7个院落,其原建筑可追溯至1933年以前,是青岛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修缮后的工程兼具交通功能与文旅地标属性,不仅重现了历史街区的活力,更成为引领老城复兴、连接城市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窗口。 项目秉持“能保尽保”原则,编制价值要素表与“一栋一策”修缮方案,最大限度保留并恢复了里院的红砖、木梁、红瓦等原有文化元素。施工中采用内部人工浇筑混凝土及精细化加固拆除作业,并应用清水砖、水洗砂等专项复原工艺,确保建筑结构安全与历史风貌的真实性。尤为独特的是,地铁站出入口建筑墙面创新采用14266块玻璃砖与传统清水砖混合砌筑,将新功能巧妙“嵌入”老建筑之中,实现了新旧元素的完美融合。 内容来源: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发展建设公司、海外公司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铁君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国电力报】又一“沙戈荒”大基地开工!

上一篇:

【中建八局】【建证美好 筑梦未来】西南公司:稳健前行提质效 转型升级向未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