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书记,明天晨跑叫上我,再练练耐力!”刚从施工现场归来的安全员薛永康擦着汗水说道。在公司吉林G331项目05标段,晨跑队早已成为项目众多职工的日常“必修课”。从驻地到施工便道,清晨的奔跑身影丈量着建设之路,更凝聚着团队向上的力量。不久前,2025年和龙市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这支工地上的“跑团”从施工一线奔向城市赛道,用奔跑姿态呼应着工程建设中的攻坚信念。
吉林 G331项目地处东北边境高寒山区,高寒、浅埋偏压、软弱围岩、跨境施工等多重挑战交织,给工程带来严峻考验。其中1761米长的龙岩隧道堪称“硬骨头”,采用“暗洞+半明半暗+棚洞”复合式设计,地处陡峭崖壁,与原地面高差大,紧邻既有331国道,交通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难度双重叠加。“这就像一场超长距离的马拉松,每一段都有不同考验,既要有冲刺勇气,更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李刚在项目动员会上的话语,成为全体建设者的行动纲领。
作为跑步爱好者,李刚和王忠胜自项目开工便倡导
“工作再忙,锻炼不忘”,带头坚持晨跑夜跑。从最初几人参与到“跑团”不断壮大,跑步成为员工最受欢迎的休闲方式,团队向心力与战斗力在一次次奔跑中悄然提升。得知和龙市半程马拉松赛消息后,李刚、王忠胜第一时间报名,带动安全总监刘以成一同参赛,四名年轻员工组成“青春小队”报名5公里健康跑。“工程建设如马拉松,拼速度更讲耐力,赛道就是检验攻坚精神的赛场!”赛前动员简洁有力,却道出了奔跑与攻坚的内在契合。
比赛当天,发令枪响后,李刚、王忠胜、刘以成三人稳健出发。后半程体能消耗加剧,腿部酸痛袭来,陡坡路段每一步都格外沉重。此刻,龙岩隧道施工的攻坚场景在脑海中浮现:围岩稳定性差、突发状况频发,王忠胜带头成立攻坚小组,李刚统筹全局,刘以成紧盯安全,全体参建人员
24小时轮班作业,反复优化方案,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突破施工瓶颈。“想想隧道里的日夜,这点累不算什么!”王忠胜的鼓劲声中,三人相互扶持调整节奏,最终冲过终点。“21.0975公里,跑的是耐力更是信念,项目建设亦如此,方向对、肯坚持,就没有完不成的目标!”刘以成的感慨,正是奔跑精神与攻坚实践的共鸣。另一边,“青春小队”在5公里赛道上相互加油,顺利完赛的同时,更凝聚了青年团队的协作力量。
赛道上的并肩作战,早已内化为项目建设的日常坚守。去年冬季,施工现场最低温超
-30℃,有效施工时间受限。项目组建专项小组制定冬季施工方案,通过加设保温大棚、封闭施工区域等措施,保障施工正常推进。面对隧道易塌方、涌水的地质难题,团队创新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气体自动检测仪、洞内报警电话等设备,筑牢安全防线。施工技术创新中,他们秉持马拉松“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理念,推广智能张拉压浆、高举钻机、自进式管棚等新技术新工艺,截至2025年底,形成4项省部级工法、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斩获中施企协岩土成果奖。“跑马拉松要按路况调配速,施工也要依实际创新方法,才能少走弯路。”李刚的比喻,道破了技术攻坚与科学奔跑的共通之道。
如今,吉林 G331沿边旅游大通道已顺利贯通,项目部内那张巨大的“G331项目进度图”上,每完成一个节点贴上的“奔跑者”贴纸,见证着团队的每一步奋进。“这就像马拉松的打卡点,每完成一段,就离终点更近一步。”王忠胜指着进度图说道。薛永康的心声道出了众多参建者的感受:“不想拆掉这面见证墙,跑步这段时间我明白,不管是跑马拉松还是建公路,坚持下去就没有完不成的目标。”
从施工现场到马拉松赛道,场景转换间,不变的是
G331项目05标段团队“坚韧不拔、协同作战、勇攀高峰”的精神内核。这场马拉松赛事,让员工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强健体魄,更将赛道拼搏精神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强大动力。未来,项目部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丰富员工文体生活,持续弘扬“G331马拉松精神”,激励全体参建人员以更饱满热情、更昂扬斗志投入后续工作,为交通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供稿I吉林G331项目文I廖雪琳 图I姜杉制作I薛永丽编审I廖雪琳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