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国中铁】国内首创!合肥淮南路斜拉桥成功转体

2025-11-23 13:55:07浏览:93 来源:中国中铁   
核心摘要:国内首创!合肥淮南路斜拉桥成功转体
中国中铁11月18日凌晨1点40分,经过120分钟的连续精准作业,由中铁四局承建的合肥市淮南路独塔双肢双索面斜拉钢箱梁桥顺利完成转体,为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转体中的合肥市淮南路独塔双肢双索面斜拉钢箱梁桥。 这座全长246米、高60米、重近2万吨的大桥,是安徽首例大跨度全钢独塔斜拉桥转体工程,集大坡度、非对称等特征于一体,顺时针旋转54.4°,跨越合蚌客专、淮南铁路等4条铁路干线。 转体中的合肥市淮南路独塔双肢双索面斜拉钢箱梁桥。 大桥采用国内首创的新型高强度钢绞线斜拉索,并首次应用于高应力幅场景,填补了相关技术空白。该型拉索具备极高的抗拉强度,不易变形。通过双层防护层和镀锌处理,抗腐蚀能力比传统钢缆提高了30%,更能应对长期高负荷使用带来的损伤。斜拉索按扇形布置在空中,并通过塔与桥面的固接优化,使索力传递效率提升15%。 转体中的合肥市淮南路独塔双肢双索面斜拉钢箱梁桥。 面对邻近铁路施工安全风险高、精度控制难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采用 “先平行于铁路建造,后平面转体” 的施工方式。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安装了一个直径5.2米、承载重量极大的核心转动装置。为克服桥体两侧重量不均的影响,施工时预先设置了3毫米的微量偏移;同时采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定位控制,将安装精度稳定在0.5毫米/米以内,从而确保了整个转体过程的平稳、精准。 作业人员检查转体牵引设备工作状态。 作业人员在转体主控台操作控制。 在转体施工中,项目团队采用“三位一体智慧监测平台”,该平台融合了红外防侵入、AI图像识别与遥感传输等多项技术,能够对转体过程中的转动速度和桥梁姿态进行毫秒级的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延迟控制在200毫秒以内。系统预先设置了多级预警标准,一旦监测到转动速度偏差超过0.1度/分,或梁体偏移超过2毫米,便会自动启动液压调节系统进行实时纠偏,确保整个转体过程安全可控。此外,为应对高负荷状态下拉索易产生的振动问题,项目在拉索端部安装了内置式减振装置,有效将拉索振动幅度控制在3毫米以内,显著提升了结构的耐久性能。 合肥淮南路独塔双肢双索面斜拉钢箱梁桥顺利完成转体。 淮南路涉铁工程建设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合肥北部区域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完善城市骨干路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END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张靳晶、许尧(四局) 内容来源丨中铁四局融媒体中心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铁四局钢结构建筑公司】钢构·快讯|一周精彩看点,现在带您速览!(2025.11.9-2025.11.16)

上一篇:

【中国中铁】中国中铁斩获双重权威认可 治理标杆彰显央企硬核实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