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今年是成立75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构筑经脉,换新肌理从街巷阡陌到新城框架
从地下动脉到生态绿城
二航人用担当践行让城市更宜居使命
用精工雕琢2400余项城市路网
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水务环保工程
今天,让我们继续云游“二航造”
感受二航人如何以城乡为卷
绘就宜居宜业的时代图景
★在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
东莞滨海湾新区黄金海岸畔
二航局打造的地标性景观桥
龙涌人行桥(又称“慧眼桥”)
巧妙融合现代美学与自然景观
既承载市民“漫步观海”的愿景
也是桥梁建设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彰显央企城市建设的智慧和贡献
功用与设计融合:湾区之眸,观海揽胜
(陈康水/摄)设计意向草图慧眼桥位于东莞滨海湾新区龙涌入海口处
桥长232米、桥面宽5.2至15.5米
以“湾区之眸”为设计理念
桥身通过22根斜拉索采用插耳式连接与主拱的动感曲线交织
在空中勾勒出“眼眸”的形态
寓意着滨海湾放眼大湾区
迎接机遇与挑战(黎家达/摄)日落时分站在滨海湾大道远眺太阳从偏西南海面上落下
穿过桥拱、留于桥索间
形成“金瞳映海”的震撼奇观
完美呼应“湾区之眸”的主题
(陈康水/摄)项目设计初期充分考虑桥梁平面布局
与地形、环境的呼应契合
受既有两岸海堤限制桥梁平面若采用常规的直线
连接两岸显得呆板、单调
且桥位与河道、海岸线斜交明显
故平面线形采用S线形设计
增加桥梁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使桥梁形式同时满足与河道、海岸线等周围环境协调融合
又使得桥梁设计以曲线为主要元素
造型充满活力与灵性(黎又甄/摄)(陈康水 麦卓坤/摄)
第三届桥梁建设技术与艺术
创新学术会议上包括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
在内的百余名参会嘉宾代表
实地探访慧眼桥高度赞赏其艺术性和实用性
(陈康水/摄)大桥建设中,项目团队采用
“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模式
通过BIM技术模拟吊装过程
配合180吨履带吊精准作业
最终实现了“毫米级”拼接精度
确保桥体流畅的曲线形态
王传金/摄建设剪影(陈康水/摄)慧眼桥地处入海口针对桥位海风大、淤泥深
潮汐水位变化大等建设难题
项目团队对于水中混凝土桥墩
设置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网格
提高结构抗裂性及耐久性
全桥共设置了12套电涡流永磁体阻尼器
使用寿命可达50年振动舒适度达到相关规范的最好要求
(麦卓坤 尹湘愉/摄)
慧眼桥于2024年10月开通
构成了一个兼具通行、亲海观景
休闲运动的景观桥梁空间
凭借独特造型与深远寓意
迅速成为当地热门旅游地标
市民游客们争相留影打卡
开通首日人流量超1万人次
(叶瑞和/摄)这座人行桥处于滨海景观活力长廊的核心位置
串联黄金海岸、滨海湾大桥
“滨海湾?花海里”花卉公园
滨海广场商业综合体等打卡点
形成“15分钟滨海生活圈”
这种“以桥为脉”的设计
不仅提升了片区景观品质
完善了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功能
更激活了沿线商业、文旅资源
为滨海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助力东莞持续深化“滨海+文旅”的内涵
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海城市名片
2025主创:广州建设策划:王磊编辑:魏腾飞行者无疆,百年二航微信抖音快手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