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倡议,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在一年后的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在全球绿色浪潮席卷之下,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加持之下,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重要清洁能源之一,其规模化发展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在“双碳”目标牵引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30年我国总装机量将达到66.5GW。
作为我国唯一具备较完整风电装备研制生产体系的专业化集团,“双碳”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船舶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作为重点方向,加强统筹谋划,深化资源重组,全力以赴做强做优“风电+”清洁能源等高端装备产业,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双碳”承诺掷地有声,海装践行义无反顾。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海装确立了“创新引领,海陆并举,向海图强”的发展思路,切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做强海上、做大陆上作为未来发展重点,追风海上,逐梦深蓝,中国海装更是明确提出要贯彻海洋强国战略,依托中国船舶集团强大的海工能力优势,以自身先发优势为基础,以装备为核心,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008年
中国海装5MW机组研制项目启动
2009年
5MW项目获得科技部项目支持,同时,中国海装受科技部委托,开始组建行业唯一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
2台5MW机组下线,并在江苏如东龙源试验风电场并网运行,创造当时全球风轮直径最大、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大、安装及并网最快等诸多第一
2014年
2014年,突破技术瓶颈,率先完成国内第一个海上整机功率曲线和载荷测试、电能质量测试;国内首家通过低电压穿越测试,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型式认证的主机厂家
2015年
H171-5MW机组立项研发,5MW获取批量订单
2016年
5MW批量机组下线,制定完成《防腐国家标准》
2017年
自主设计研发的主梁为碳纤维真空灌注、主梁厚度及长度国际第一的83.6米叶片下线,应用匹配当时全球风轮直径最大的中国海装171-5MW机型;同时,中国海装自主研发的5MW首个批量,与国际知名技术路线的4MW、4.2MW机型开始进行批量产品的同台竞技
2018年
H171-5MW年满发小时数3957h,创造III类风区世界纪录,获得2018年度最佳机型奖;同时,5MW首个批量首年全场年等效满发小时数近3300,位列全场第一;同年,国家工信部《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成功
2019年
全国风轮直径最大的210-10MW获得设计认证,并在当年风能展发布
2020年
获得200余万千瓦海上订单,相继完成6MW、8MW等机组的研制
2021年
自主设计研发的全国最长的102m叶片下线,并完成各项测试;应用匹配中国海装H210-10MW机型,该机型于9月17日下线。10月,H256-16MW机组获取认证,并于风能展发布。国内首个深海浮动式风电项目各项研制生产工作完成,近期将完成示范应用
面对超50%的上网电价降幅,2022年开始的中国海上平价之路该如何起步,各方一直争论不休,但降价一直是产业链各方已明确达成的共识。成本无疑成为了能否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其中整机设备占据着投资成本的半壁江山——约40%,为此中国海装紧紧把握机组“大型化、高可靠、轻量化、一体化、国产化、智能化”的技术趋势,并以“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为产品研发目标,接连向市场打造了一款款平价利器。
大型化:自2008年深耕以来,中国海装开创并引领了国内风电行业大功率、长叶片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发展方向。研制一代、应用一代,中国海装始终按照阶梯前进的方式,持续稳步提升风轮直径和额定功率。
2021年,是中国海装海上大型化路线成果丰硕的一年,多个批量场稳定运行;H210-10MW机组成功下线;H256-16MW机组获得设计认证;此外,20MW级及更大兆瓦机组的研发工作也正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从稳定运行的H151-5MW、H171-5MW至今,中国海装稳扎稳打,实现了多项领域的技术突破并积累了多年稳定运行的经验。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基金项目,年度预算不低于1000万,面向“发展新型大功率风力发电、深远海超大功率机组”,“提高风能利用率,降低度电成本,实现风电行业平价上网”等行业共性问题,搭建合作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共同解决我国风电领域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以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大规模平价上网。
惟有担当——降本增效 制胜平价
我们有底气
随着的迅猛发展和大规模开发,我国产业正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一侧是“3060双碳”目标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另一侧则是平价时代降本增效的刚性挑战。
中国海装站在客户角度,以“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最低、投资收益最大化”为原则,除了加强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平价的产品外,还拿出了破釜沉舟,战则必胜的勇气深入推进“成本工程”,全方位降成本,多举措增效益,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深挖内部潜力和建立起“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协同管理”的风电全产业链协同作战模式来制胜平价时代。
在供应链管理上,中国海装依托集团公司船海产业优势,在集中采购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和大胆实践,与中船物贸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物贸集团化采购平台优势、资源优势,降低综合采购成本,有效控制采购风险。为获取性能价格比最优、质量有保障的物资,中国海装通过与行业领先、对市场有重要影响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实施战略采购,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中国海装始终坚持开放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开发新供应商,引入竞争,扶优汰劣,有效增强平价时代中国海装的成本管控力度。
在智慧服务上,中国海装秉承“全面维护、金牌服务”的理念,充分运用LiGa大数据平台开发了大型机组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可实现风电机组运行状态早期精准化模式识别,解决了风电机组关重部件早期故障识别难、识别精度低的难题,从而把大部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以降低人工需求和维修成本。同时,中国海装还研制出以风电装备故障预测性维护和智能排程调度为核心的风电机组诊断预警微服务平台,并提出了高效高性价比海上智能运维调度方法,发明了多维度信息融合的运维决策与寻优技术,能帮助实现风电机组发电量提升3%以上,运维成本下降10%以上。
作为进入全面平价时期的第一面旗帜,2022年3月,本次中标的首批平价项目将吹响开工建设的号角。
未来,中国海装亦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海陆并举、向海图强,持续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奏响迈向“30·60”的时代凯歌。
▓来源:中国海装
一个传播风电正能量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