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六公司随着上合组织峰会进入倒计时,天津城市交通保障迎来关键考验。近日,由承建的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导行路及道路恢复工程二标段正上演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项目通过制定精密导改方案、24小时轮班制、技术创新等多项举措,提前完成道路恢复任务,为服务上合峰会顺利召开筑牢交通保障基石。
交通要塞施工难,多措并举破困局
天津地铁7号线工程串联西青区、和平区、南开区、河北区,道路恢复二标沿卫津南路、卫津路途经肿瘤医院站、天塔站、六里台站、海光寺站等核心区域,沿线高校、医院、商圈密集,高峰时段交通饱和,日均车流超6万辆。面对“不断交”的铁律,项目团队采用“分阶段导行+空间置换”策略,在有限空间内最大限度保障施工推进与市民出行。
▲天塔站恢复道路 王兰庄站分三期动态导行,根据施工进度实时调整导行路宽度与车道数量,动态平衡作业面需求与道路通行能力,确保施工与车流高效共存。天塔站实施路网分流引导,科学规划周边路网绕行系统,将卫津南路主线车流引导至水上公园北道、东路等替代路径,置换出施工核心区域空间。肿瘤医院站采用“专用通道+绕行闭环”模式,预留4米宽生命通道直达医院,并设置绕行闭环路线,构建专用就医路线,确保生命通道与就医路线的绝对优先与畅通。
立体攻坚抢抓进度,精益求精铸造品质
进入7-8月攻坚期,项目面临酷暑暴雨、十余种管线交叉作业、毗邻重要单位需兼顾安全环境等多重挑战。项目启动“24小时攻坚模式”,管理、作业人员实行两班倒,材料设备全天候运转,确保无缝衔接。此外,六公司抽调天津骨干支援,保障3个重点站点同步高效推进。道路施工通过“夜间施工+晨间恢复”方式,重型作业集中在23点至次日5点,清晨5点前清理恢复,最大限度降低对早晚高峰影响。
▲海光寺站恢复道路 在品质管控上,项目全面应用防沉降井盖技术,精准控制提升高度,确保井盖与路面平顺衔接。沥青路面弯沉值检测合格率达100%,同步完成道路两侧绿化恢复,实现“通车即靓化”。
多方协同汇聚合力,畅通路网惠及民生
作为服务上合峰会的重点交通保障工程,天津市住建委、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地铁建设单位对项目实行了包保责任制,项目高效推进节点任务,天塔站卫津南主路提前恢复、六里台站精准复原百年名校周边道路、海光寺站打通南段交通闭环。
▲六里台站恢复道路 7月31日,天津地铁7号线海光寺站在新兴路路面和卫津路东侧两车道完成细粒式沥青铺设,标志着一期工程南段沿线主路退路全部完成,海关寺站420米道路恢复为双向8车道,通行能力较施工期提升60%。天塔站、六里台站、海光寺站依次通车后,卫津路沿线南北向通行效率提升近50%,早晚高峰平均通行时间缩短15-20分钟。项目负责人表示,作为服务上合峰会的重要交通保障工程,这不仅是对施工能力的严峻考验,更是央企担当的体现。后续将持续做好收尾与运维保障,以“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为峰会期间城市运行保驾护航。
如今,焕然一新的卫津南路、卫津路车流如织,清晰的道路标线勾勒出城市新脉络。以智慧与力量攻克复杂施工环境,这条贯通津城的地铁线路,正成为串联城市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幸福通道。
来源 :项目管理分公司(
何士冬)记者:金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