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六局“碰河寺村河道清理600米,清淤总量1500立方米,完成100%”“聂家峪村管路修复380米,完成100%”“杨各庄行政村主路、河道清理完毕,完成100%”??
8月8日,北京密云区抢险救援一线陆续发来捷报,积极推进当地道路、河道疏通修复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群众恢复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北京卫视《特别关注》栏目报道
雨后的密云山区,空气中还弥漫着泥土的腥气,一条条被清理干净的乡村道路上,已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这场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让密云区多地河道溃堤、道路中断,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驰援号召,全力推进密云区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以铁军意志与温情守护书写着央企责任担当。
闻令而动,铁军星夜驰援
调集机械设备赶赴现场
8月2日晚,地铁公司接到灾后抢险指令,承接密云区大城子镇8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的河道、道路疏通和管道修复、清淤、垃圾清理等任务。他们立即启动抢险救援预案,迅速组织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06标、22号线19标、朱辛庄基地三个项目的党员干部成立抢险救援队,并派出先遣组赶赴现场勘察,研究制定抢险方案、部署安排分工,同步组织调配抢险人员和机械设备。
第一时间展开抢险救援
“所有需要的设备,明天一早必须到位!”接到抢险分工指令后,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19标项目物资设备部部长刘鹏连夜制定设备调配方案,几十个电话沟通,数小时紧急协调,组织机械设备星夜兼程赶往现场。
8月4日凌晨5时,25台挖掘机、15台装载车、10台运输车整齐排列;同时,一支由145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也准时集结完毕,并迅速投入到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
冲锋在前,彰显责任担当刘鹏现场调度机械设备
地处密云河下游的庄头村,暴雨过后河道淤积严重,近3000米村道被淤泥和树枝覆盖。刘鹏主动请缨负责这片区域,白天调度几十辆机械设备清淤排障,晚上梳理次日工作计划。
“最难的是安全保障。”刘鹏指着泥泞的山道说道,雨后路面湿滑,满载渣土的车辆在坡道上极易打滑,他们只能一遍遍用挖机平整路面,确保每辆车都能安全通行。在他的带领下,抢险救援队不仅完成了2000余立方米清淤任务,还疏通了300米河道,让村庄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杨剑波在现场指导施工
而在碰河村的河道旁,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06标项目副经理杨剑波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连续7天,杨剑波每天清晨7点到岗,中午蹲在路边简单吃份盒饭,晚上7点收工后还要检查设备,一周时间里晒得脸庞黝黑。
抢险救援队员的辛苦村民们看在眼里,信任和感谢在村庄里悄然传递。因村道狭窄,清淤车辆偶尔会挡住去路,后面的司机们却从不按喇叭催促,还会摇下车窗说句“辛苦了”。“搞工程的,这点辛苦算什么。”杨剑波望着逐渐畅通的河道,眼里闪着光,“看着村庄一点点恢复秩序,比什么都值。”
多点抢险救援同步推进
截至8月8日,地铁公司累计投入抢险人员717人次、机械设备280余台次,共完成大城子镇32200余立方米清淤施工、6000米河道疏通、40000米道路疏通、800米管线修复,以实际行动展现央企责任担当,彰显着中流砥柱作用。
协同合作,恢复美好家园苍术会村道路抢修现场
8月5日,烈日当空,机械轰鸣。在密云区大城子镇程各庄村红门川河道内,一大批抢险队伍正在紧张进行河道清淤、道路抢通等工作。随着后续兄弟单位人员的加入,忙碌了一周的路桥公司密云棚改项目安全监督部副部长徐琦凌终于歇了口气。
徐琦凌现场调度抢险作业
徐琦凌是土生土长的密云人,对家乡感情十分浓厚。“7月26日下午到27日凌晨,密云西北部地区迎来强降雨,我就格外关注后续的降雨情况。”工作十多年的徐琦凌有着很强的专业敏感,并很快从公司接到了当地求援的信息,他第一时间报名请战,于7月28日赶赴救援一线。“那时我只有一个念想,这里是我家,我要第一波出发去救援。”
在大城子镇,徐琦凌带领团队采取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困了在车里睡觉,没条件就不洗澡。早日恢复美好家园,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他们用2天1夜打通了7.1公里道路以及13处断点,为后续的人员物资进出提供了保障。
《北京日报》报道抢险救援情况
7月28日以来,路桥公司接连参与了密云区太师屯镇、大城子镇、潮白河沿岸小区等多处抢险救援工作,先后投入机械设备100余台次、救援人员163人次。经过连续十余天奋战,抢险救援队不负重托,顺利完成大城子镇区、苍术会村和下栅子村等地的淤泥清理、道路修复、河道清理任务,并
安全转移400余名受灾群众,
筹集紧缺生活物资助力保障群众生活。截至8月8日,累计完成道路抢修9500米、河道清理2800米,为当地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了坚实支撑。
内容来源:地铁公司、路桥公司
责任编辑:杨萍萍、杨永聪、孟春影
执行主编:邓昆伦主办单位: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