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一公司7月下旬以来济南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
正式进入防汛关键期城市排涝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中建八局济南雨污分流项目(第九分部)
闻“汛”而动,连续奋战
筑牢城市排涝“三重防线”
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
获属地居民赠送锦旗第一重防线:未雨绸缪,雨前布防
济南雨污分流项目作为目前
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雨污分流管网类PPP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市政道路混接点改造、主干管功能修复、管网清淤检测修复等,直面老旧小区管网老化、雨季内涝等难题。
雨季来临前,项目全员已进入待命状态,对济南槐荫、天桥、市中三个重点区域的排水系统进行了全面“体检”。大家走街串巷,用专业设备检测管网状况,精准锁定了16处重点低洼易涝点。每个点位都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包括历史积水情况、周边建筑特点、排水管网走向等,并据此编制
“一点一策”个性化解决方案。确保在大雨来临前将设备、人员精准布置到易涝点和关键管网节点。
项目与济南天桥、槐荫区水务部门及街道办紧密携手,共建
“防汛联防站”,24小时灯火不熄,主动巡查、精准定位 可能引发积水的风险点,第一时间调动人员、设备做好排涝准备;同时对沿街商户等区域抢装防汛沙袋,阻隔水流倒灌,在雨水侵袭前筑牢第一道防线。
暴雨来临前一晚,“防汛联防站”的无人机已经盘旋在城市上空,每隔一小时
便对车流、人流影像进行实施捕捉,配合地面旁站人员拍摄的排水系统实时画面,编织成一张无形的信息守护网,便于及时疏散行人、提供救援。
第二重防线:快速响应,雨中联防
七月下旬,暴雨突然来袭,济南部分地区降雨量迅速突破历史极值。
凌晨一点,项目部对讲机不断传来报告
,防汛抢险队员迅速奔赴各个预定点位。在堤口路,抢险队员冒着瓢泼大雨,用专业工具清理堵塞的雨水箅子;在昆仑街,临时排水泵早已架设完成,连续抽水3个小时确保水位控制在安全线以下;在经十路儿童医院路段,队员们通宵值守,紧盯过往车辆及行人,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
在"防汛联防站"值守的项目管理人员,实时汇聚来自巡查员、智能设备、气象预警及市民反馈的汛情动态,通过“信息互联共享”,快速协调引导资源精准投放,确保人、机、物直达最急需的“战场”,做到“
一盘棋调度、一张网响应
”。网格群内的暖心互动(左右滑动查看)
指尖上的连接,在关键时刻汇聚着力量。项目在雨污分流改造过程中建立的
“一网格一微信群” ,成为了风雨中的“连心桥”,项目管理人员24小时在线,“雨势加大”“2单元门口积水”“物资充足”……信息在群内实时跳动,直达社区居民,驱散了暴雨带来的担忧,凝聚起共同应对的共识。
第三重防线:雨后恢复,双向奔赴
暴雨过后,项目团队的第三重防线随即启动。按照既定预案,项目团队必须在
两小时内完成主要路段积水排放、道路清淤等工作
,确保城市正常运转、市民安全出行。在济南万盛园小区,项目团队与居民自发组成的防汛队伍一起清理路面,疏通排水口,居民孙老师对项目管理人员感动地说:“就知道你们会来,这不大家都来帮忙了,咱们劲往一处使,防汛一起上!”
次日,一面锦旗送到了项目部,上面“高效防汛纾民困 项目惠民见真情”的字句,是街坊邻里最真诚的点赞,这也是自项目开工以来收到的
第110面锦旗。一面面锦旗的背后,是
一次次真心换真情的付出,
是这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中,项目与居民们最
温暖的“双向奔赴”。如今,那些曾经混流淤塞的“城市血管”正被更新替换——项目新建改建
老城区 排水管线210千米,清淤修复水管240千米,天桥区、槐荫区、市中区30多万老街坊正在真切感受着雨污分流带来的便利。
雨,依然是济南的常客。但如今雨后的老街巷里,街坊四邻谈笑声早已代替了往日的焦虑叹息,济南雨污分流项目以铁军匠心重构泉城“水脉”,
“分”走的是积水与隐患,“留"下的,是老城巷陌里最温暖的“点滴”幸福
。责编:刘小璇、关健校对:胡延涛、李贺雷
审核:谢迎泽、曾实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建八一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济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