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长沙建设我是胡才智,一名扎根一线的测量员。我的“战场”没有硝烟,只有仪器、数据和脚下滚烫的土地。但我知道,手中毫厘的精度,就是工程屹立百年的基石。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座特别的桥——长沙梧桐路三号桥,这座590米长,身姿曼妙的双曲线异形斜腿刚构桥,它是我测量生涯的“勋章”,也承载着公司和项目大家庭的温暖力量。
成长的基石:感恩那片托举的沃土
回想这一路,每一步都离不开公司的培养和项目团队的扶持。从青涩到担当,是公司系统的培训、无私的“传帮带”,为我打下了厚实的底子。在一线,那种并肩作战的热血、老师傅毫无保留的经验、领导关键时刻的信任,都像冬日暖阳,驱散疲惫,点燃斗志。项目不仅是我工作的地方,更像一个家,一个让我汲取力量、锤炼本领的熔炉。这份归属感,是我面对任何“硬骨头”时最硬的底气。
挑战与突破:梧桐路三号桥的“毫米级”战役
梧桐路三号桥,它优美的曲线如同舞动的缎带,独特的斜腿又充满力量感。但这美丽背后,是前所未有的精度挑战!
首先,便是如何让“舞动”的曲线箱梁严丝合缝。 双曲线意味着每个点的空间位置都在微妙变化,传统方法完全失灵。要让这条“空中丝带”流畅优美、分毫不差,“压力山大
”。 对此,我们在电脑里为桥梁造了个“数字双胞胎”(使用REVIT三维建模)。 这个精细的模型,就像施工的“预演沙盘”,提前精准计算出箱梁每个部位复杂的三维坐标。同时,
模型数据直接引导了工厂定制钢模板的加工,确保模板的“身材”完美贴合设计的曲线,从源头上打好基础。
现场放样,高精度仪器(全站仪)是我们的“绣花针”,每浇筑一段前,反复核对模型坐标,浇筑中全程“盯梢”,完成后立刻监测变形。动态调整,步步为营,让这条“丝带”在空中完美舒展。记得有次为关键节点定位,风雨中守到深夜,只为那毫米级的承诺。
其次,如何让它稳如磐石?
斜腿角度刁钻、形状复杂多变,定位必须绝对精准,才能稳稳托起桥面。对此我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精密放样关键点,全站仪配合棱镜阵列,像雕琢艺术品一样反复微调模板,确保浇筑前的“模子”分毫不差。
引入无人机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定期让无人机“飞阅”工地,拍下海量照片。依据
无人机拍的照片,我们能快速生成整个项目的超高清全景“立体地图”和震撼的施工特写镜头。这些超大影像,成了项目宣传和工作汇报的“神器”,进度一目了然,效果杠杠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空中拍下的数据,能在电脑里构建出实景三维模型,把它和我们设计的“数字双胞胎”模型一对比,就像给大桥做“CT扫描”,斜腿的角度、位置有没有细微偏差、哪里需要调整、看得清清楚楚! 这双“天空之眼”,是传统地面测量的强力补充。
汗水浇灌的荣光:团队是最强后盾
梧桐路三号桥的完美呈现,是项目部上下齐心、精益求精的结晶。测量技术的创新应用(BIM建模、无人机),让我们如虎添翼。作为深度参与其中的一员,当夕阳为大桥镀上金边,看到优美的曲线凌空飞架,坚实的斜腿岿然不动,那份由精准数据与数字科技共同浇筑的壮美,就是对我们所有付出最好的嘉奖!
来源 | 梧桐路3号桥项目 胡才智
编辑 | 党群工作部 姚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