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长沙建设三伏天的湖南,像被扔进了巨大的桑拿房,温度计的指针一次次冲破38℃的红线。在水口山工人纪念馆项目的工地上,蒸腾的热气裹着机器轰鸣,却挡不住建设者们的脚步。他们用汗水浸透的衣衫、被晒得黝黑的臂膀,在烈日下写就着"战高温、保进度"的奋斗故事。
错峰施工,让节奏跟着太阳走
清晨,天刚蒙蒙亮,工地上已经是一片繁忙,工人们正趁着晨光微凉抓紧作业。到了正午日头最烈时,露天作业面的工人早已回到休息室,而傍晚七点的余晖里,晚班队伍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工序——这是项目部为高温天量身定制的"潮汐式"作息表。
“避开中午11点到下午3点的暴晒时段,既保障了工人们的健康安全,又让大家得到了有效休息,对于项目建设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项目施工员笑着说。各班组还根据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不同工序的特点灵活排班,物资供应、设备调配也跟着作息表"换挡",看似打乱的节奏里,藏着科学组织的巧思,确保每天的进度条稳稳向前。
清凉守护,把关怀递到掌心
午后的钢筋加工区旁,红色遮阳棚支起的“清凉补给点”下,解暑茶正悠悠冒着沁凉的气。刚从绑扎架上下来的王师傅随手拿起一杯,仰头灌了几口,抹抹嘴笑道:“这茶喝着舒坦,比啥都解乏!”每天,项目部都会准时送来矿泉水、藿香正气液,风油精、清凉油更是揣在每个工人的工具包里。
针对露天作业的“烤验区”,项目部给钢筋工、混凝土工们设了“轮岗闹钟”,每隔40分钟就换班歇凉。“以前总想着多干会儿,现在项目部盯着让休息,反而不容易累。”正在补给点喝水的李师傅说到。
进度不松,关键节点稳稳推进
高温虽烈,项目建设的脚步从未放缓。主楼平台上,幕墙框架如拼图般拼接,已完成62%的幕墙结构在阳光下泛着玻璃与金属的光泽。附楼里,水电工正弯腰排线,76%的完成度让内部轮廓日渐清晰;园区道路上,摊铺机缓缓前行,61%的进度条背后,是基础层贯通后稳步推进的面层施工。
材料运输车往来穿梭,塔吊精准吊运,各作业区像咬合的齿轮般有序运转。“高温天里,更要把计划做细。”项目负责人说,分区作业、分段推进的模式,让每个环节都扣得紧实,确保高温不"烤"慢工期。
作为湖南省常宁市红色旅游重点工程,水口山工人纪念馆项目承载着红色文化与工矿旅游双重使命。烈日下的坚守,是建设者们对“目标不变、进度不减”的承诺。当夕阳为工地镀上金边,收工的工人们脸上挂着汗珠,眼里却闪着光——他们知道,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着项目的成长,每一次坚守都在靠近竣工的那天。这热浪里的奋斗图景,正是建设者们用担当与热血,写就的夏日答卷。
2025来源 | 房建项目经理总部 周红
编辑 | 党群工作部 姚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