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四局上海公司】学习教育 | 《党员干部“八小时外”100条纪律红线》——为全天候纪律意识“划重点”

2025-08-08 23:11:35浏览:86 来源:中铁四局上海公司   
核心摘要:常怀律己之心
中铁四局上海公司《党员干部“八小时外”100条纪律红线》 ——为全天候纪律意识“划重点”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的“八小时外”行为规范日益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命题。由中国方正出版社精心策划的《党员干部“八小时外”100条纪律红线》,以精准的问题导向、系统的框架设计和鲜活的实践案例,为党员干部筑牢“八小时外”纪律防线提供了权威指南。本书既是新时代纪律教育的创新范本,更是党员干部修身律己的必备手册,值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 一、精准把握时代命题: 破解“八小时外”监督难题的现实回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将“八小时外”监督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针对“八小时外”腐败隐蔽性强、监督难度大的特点,系统梳理党员干部在餐饮宴请、娱乐活动、网络空间等八个领域的100条纪律红线,直击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灰色地带”。例如,针对“会所腐败”这一顽疾,书中不仅明确界定“私人会所”的概念,更通过某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张某某四次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被处分的典型案例,揭示其背后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本质危害。这种“条文+案例”的呈现方式,让抽象的纪律要求具象化为可对照、可执行的行为准则,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 从实践层面看,“八小时外”腐败往往披着“人情往来”的外衣,具有极强的迷惑性。本书以“风腐同查同治”的政治自觉,深刻揭示由风及腐、风腐交织的演变规律。如在娱乐活动篇中,书中指出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健身、娱乐活动,既是“四风”问题的表现,也是行贿人“围猎”的常用手段。这种将作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贯通起来的思维,既体现了党中央“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考量,也为党员干部防范“温水煮青蛙”式腐败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二、系统构建行为规范:      八维框架下的纪律全景图谱     本书突破传统纪律教育的碎片化模式,构建起覆盖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生活全场景的纪律体系。八个篇章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严密的监督闭环: 餐饮宴请篇: 针对“舌尖上的腐败”,明确禁止超标准接待、违规接受宴请等21种行为,同时对“一桌餐”“家庭宴”等隐性变异问题划出红线。例如,书中援引某省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李某某违规用公款支付亲友食宿费用的案例,警示党员干部公私界限不可模糊。 网络空间篇: 适应数字化时代特点,将网络言行纳入监督范围,禁止妄议大政方针、泄露工作秘密等行为,同时强调党员干部需承担的网络意识形态责任。 家风家教篇: 聚焦“家庭腐败”这一反腐新战场,从亲属失管失教、违规经商办企业等13个维度,构建起“党员干部—配偶子女—共同生活人员”的立体化监督网络。书中特别指出,纵容亲属利用职权谋利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更涉嫌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四条规定。 值得关注的是,本书在每条纪律红线后均设置“纪法链接”板块,精准援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24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这种“行为规范+法律依据”的设计,既强化了纪律要求的权威性,也为纪检监察机关执纪问责提供了精准参照。例如,在“不准出入私人会所吃喝玩乐”一节中,书中不仅列举《关于进一步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等文件,更结合具体案例阐明“会所腐败”的法律后果,实现了纪律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餐饮宴请方面1.不准用公款支付私人宴请费用 2.不准出入私人会所吃喝玩乐 3.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 4.不准在下级单位或者业务往来单位报销吃喝费用 5.不准在内部接待场所违规宴请私客 6.不准生活奢靡、铺张浪费、贪图享乐 7.不准酒后失德8.不准酒后驾驶二、娱乐活动方面1.不准违规打高尔夫球 2.不准违规用公款组织、参与娱乐、健身活动 3.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健身、娱乐活动 4.不准要求将休假、探亲、访友等私人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5.不准沉迷于不良嗜好 6.不准组织、参与色情、淫乱活动 7.不准卖淫嫖娼8.不准组织、参与赌博 9.不准吸食、注射毒品 10.不准组织、参加或者个人搞迷信活动 11.不准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 三、网络空间方面1.不准在网上公开发表反对或者违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 2.不准在网上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 3.不准利用网络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抹黑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等 4.不准利用网络制造、传播各类谣言特别是政治类谣言 5.不准利用网络制作、贩卖、传播政治类有害报刊、书籍、音像制品、电子读物及网络文本、图片、音视频资料等 6.不准利用网络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 7.不准组织、参加反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网络论坛、群组、直播等活动 8.不准通过网络组党结社,参与和动员不法集会、游行、示威等网上非法组织、非法活动 9.不准参与网上宗教活动、邪教活动,纵容和支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其活动 10.不准在网上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工作秘密 11.不准浏览、访问非法和反动网站等 12.不准利用网络侮辱、诽谤他人 13.不准利用网络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14.不准在网络空间有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言行 四、旅游出行方面1.不准用公款报销私人旅游费用 2.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旅游 3.不准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 4.不准接受下级单位安排的旅游 5.不准使用公车旅游6.不准在旅游中有违背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德的言行 7.不准违规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等 8.不准违规因私出国(境)旅游、探亲访友 9.不准在境外旅游时擅自变更路线、超期不归或者叛逃 10.不准用公款支付因私出国(境)旅游费用 11.不准在境外触犯所在国、地区法令和宗教习俗 12.不准在境外出入赌博、色情场所 13.不准私自携带、寄递违禁宣传品入出境 五、社会交往方面1.不准违规组织、参加“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 2.不准与私人老板有不正当交往 3.不准违规与境外机构和人员交往 4.不准搞政治攀附、拉帮结派 5.不准搞投机钻营、结交政治骗子 6.不准参加小圈子性质的饭局、牌局 7.不准违规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等 8.不准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 9.不准诬告陷害他人10.不准见危不救11.不准违规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亲属送礼 12.不准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等财物 13.不准接受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 14.不准违规借用管理服务对象钱款、住房、汽车等 15.不准受贿16.不准行贿17.不准介绍贿赂六、婚恋两性方面1.不准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2.不准利用职权、教养、从属等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 3.不准搞权色交易4.不准搞钱色交易5.不准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6.不准破坏军婚7.不准干涉他人婚姻自由 七、家风家教方面1.不准对配偶、子女等亲属失管失教 2.不准纵容、默许亲属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私利 3.不准纵容、默许亲属违反经商办企业禁业规定 4.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亲属谋取利益 5.不准违规为本人和亲属谋求特殊待遇 6.不准授意、指使、要求提拔亲属 7.不准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 8.不准借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之机敛财 9.不准使用公车、公物或者公共资源操办婚丧喜庆等个人事宜 10.不准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搞封建迷信或有违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的活动 11.不准修建豪华墓葬、活人墓和乱埋乱葬 12.不准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 13.不准实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八、经济投资方面1.不准违规经商办企业 2.不准违规持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 3.不准违规买卖股票或者进行其他证券投资 4.不准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5.不准隐瞒不报境外存款 6.不准非法经营同类营业 7.不准违规通过金融理财获取非正常利益 8.不准违规在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兼职取酬 9.不准违反离职或退休后从业限制规定 10.不准违规买卖房产和以权谋房 11.不准违规侵占公私财物和占用公物 12.不准违规参与民间借贷 13.不准银行骗贷、高利转贷 14.不准参与非法集资15.不准偷逃税款三、创新教育载体:    案例教学与自我检视的深度融合     区别于传统说教式纪律读本,本书通过“案例通报—纪法评述—特别提醒”的三段式结构,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每个章节开篇均以古语警句切入,如“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引发读者对“爱好异化”的深度思考。书中精选的68个典型案例,既包括国某贪污公款打赏“主播”等新型腐败案件,也涵盖酒驾、家庭暴力等传统违纪问题,覆盖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风险点。这些案例不仅具有警示教育意义,更通过“解剖麻雀”式分析,揭示腐败发生的心理轨迹和制度漏洞,为党员干部提供“病理切片”式的镜鉴。 为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书设置“自我检视清单”和“风险预警提示”,引导党员干部对照纪律要求进行自我排查。例如,在经济投资篇中,书中列出违规经商办企业、参与非法集资等15种禁止行为,并附“投资行为合规性自查表”,帮助党员干部识别潜在风险。这种“学习—反思—整改”的闭环设计,将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自我提升,切实提升纪律教育的入脑入心效果。 四、深化实践应用:  从纪律认知到行为自觉的转化路径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构建纪律体系,更在于推动纪律要求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在组织层面, 上海交通大学基建处党支部等单位已将本书纳入“三会一课”学习内容,通过专题研讨、警示教育片观看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这种将纪律教育融入党内政治生活的做法,既落实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也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常态化纪律教育提供了范例。 在个人层面, 书中倡导的“慎独、慎微、慎初”理念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导性。例如,针对“八小时外”社交圈复杂的问题,书中提出“三不原则”:不与管理服务对象建立利益关联、不参与可能影响公正履职的活动、不接受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馈赠。这种具象化的行为指引,帮助党员干部在日常交往中把握分寸、守住底线。正如一位读者在学习感悟中所言:“这本书让我明白,党员干部的身份没有‘下班’时间,纪律意识必须融入血脉、刻入灵魂。” 在制度层面, 本书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等党内法规形成有效衔接。例如,书中关于家风建设的要求,与《意见》中“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的精神高度契合;对网络言行的规范,则呼应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关于政治纪律的相关规定。这种系统性思维,使本书成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五、彰显时代价值: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生动实践   《党员干部“八小时外”100条纪律红线》的出版发行,标志着党内监督从“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的全面延伸。这种监督范围的拓展,既是对“干部全方位管理”要求的具体落实,也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员干部严管厚爱的政治关怀。正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书评指出:“本书以划红线的形式,为党员干部呈现了‘八小时外’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根基。本书通过100条纪律红线,为党员干部划定“行为坐标系”,其意义不仅在于防范腐败风险,更在于培育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到“带头推进移风易俗”,从“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到“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书中的每条纪律要求都蕴含着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道德品质的深层次要求。这种将纪律约束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设计,使本书超越了单纯的行为规范手册,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修身齐家的精神标杆。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为主题教育“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生动教材。各级党组织应将本书纳入纪律教育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从“要我守纪律”向“我要守纪律”转变,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八小时外”的清风正气涵养全社会的廉洁文化生态。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八小时外”100条纪律红线》的问世,为党员干部拧紧纪律“安全阀”、系牢廉洁“安全带”提供了有力支撑。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本书为镜,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让纪律规矩成为“八小时外”不可逾越的行为准则,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监制丨李   伟审核丨宋中海编辑丨万   杰来源 | 中国中铁党校微信公众号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四局上海公司】中铁四局上海公司召开2025年二季度“大双清”工作例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