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钢构承云筑通途初心映日启新程8月7日,由承建的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航站楼站前
交通系统工程施工及管理总承包项目
投运T2、T3航站楼间的环形交通网络正式形成
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节点振翅腾飞
1 匠心筑造 高效铺就飞天路
项目由综合交通中心(GTC)和高架桥组成
GTC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
高架桥总长4.7千米,桥面铺装面积6.9万平方米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大箱梁结构
下部结构采用双层框架门墩或独柱墩
共54联箱梁,梁宽8.5~36.9米
项目在结构设计上采用单 / 多室箱型断面,同时设置14条匝道
以此实现不同方向的交通转换
巧妙连接起GTC出入口处以及D9与D1转换处
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GTC
包含换乘大楼和停车楼两部分
通过设置通道,与北侧航站楼和南侧高铁站
实现便捷相接,极大地提升了交通换乘的效率
项目投运后实现了G6京藏高速与曹家堡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东进东出、西进西出”双系统交通转换
提升40%曹家堡枢纽通行能力
显著改善机场及周边区域交通环境
有利于打造“快进快出、慢游、多联”的
旅游交通运输网络
有利提升地方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促进兰西城市群连接成有机整体
2智破难关 科创绘就蓝天卷
项目深度优化BIM管理全方位布局与精准施策
大力推广BIM深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等应用
结合现场的实际应用和模型运营管理的需求
建立相应模型研讨交叉施工流程
采用多项技术赋能项目智慧建造
↓↓↓大体积混凝土热-化耦合模拟技术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入水泥用量35%的
粉煤灰、矿粉取代水泥
并掺入减水剂延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
基于智能算法迭代优化技术
研发一款针对模架支撑体系成本智能优化系统
利用可视化数据对不同方案
进行工程量与成本最优比选,提高方案设计效率
黄土厚填方高落差条件下站前高架桥建造关键技术
采用青海省内首次的贝雷架上搭设4.5米调平层
解决了因空间受限造成的架体搭拆难题
项目创新研发出一种西北地区
首次采用的一种可伸缩装配式免焊接的
钢管柱平联标准节,保证了安全质量
受限条件下钢连廊整体顶升施工技术
项目团队采用转换梁将荷载转换到箱梁腹板上的方式
解决下层桥面承载力有限难题
针对狭小受限空间钢连廊
组配了分次顶升、两端空中二次施焊组装工艺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精度,提高施工效率
以数字技术驱动智能决策与工艺革新
项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技术
针对高填方复杂地质成桩
狭促场地交叉作业平面转换频繁
涉铁涉路施工受限黄土厚填方高落差桥梁模架体系搭拆难度大等
一系列难题成功研发形成 "复杂受限条件下
机场站前高架桥与连廊建造关键技术"
经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评价
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精雕细琢 质立长空树标杆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克服地质地形复杂,气候恶劣
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等困难
累计完成桩基浇筑1666根
承台施工136个,桥墩浇筑132个
承台面距桥面最大高度达39.48米
桥梁支撑架构件安装万余吨
高峰期投入现场劳动力2000余人
提前30天完成高架桥桩基施工
高架桥下部结构施工高架桥43联,3.5公里混凝土桥梁贯通
高效推进项目履约攻坚
项目团队始终将品质放在首位
通过制定科学可行的质量创优目标
多次组织专家优化质量方案
对钢箱梁大节段进行架设、临时支架进行沉降监测
确保桥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配备标准化现场标养室,配置自动温湿度控制仪
独立设置试验室,为品质建造保驾护航
项目团队深度优化BIM管理
将其贯穿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
实现了项目的精细化、可视化管控
并立项建筑业及新技术10大项37小项
在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积极探索与实践自主创新技术应用4项SCI核心论文一篇,国家级论文11篇
完成专利21项高水平通过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
以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建造
擎旗奋进拓新局匠心筑梦树丰碑将锚定区域发展大局用一座座精品工程架起腾飞之梁
为青海省经济建设和民航高质量发展贡献八局铁军力量
内容来源: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西北公司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