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从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到技术先进的光伏产业集群,长江首城——四川省宜宾市,以对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找到了经济发展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协同共进的破题之钥。
11月7日,“‘十四五’工业成就看四川——2025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活动走进宜宾,从一家家诞生之初就带着智能化和绿色化基因的能源企业,感知这座城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能源产业链的强劲脉搏与扎实成效。
动力电池“新样板”:全球每十块宜宾有其一
从无到有,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仅用数年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9年与全球锂电池制造巨头宁德时代签署投资协议;2023年动力电池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2024年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6%以上、全球10%……宜宾抓住时代风口,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动力电池之都”。
走进宁德时代在宜宾落子的超级工厂——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时代”),创新的氛围扑面而来。这座被评为“全球灯塔工厂”的智能化场景令人惊叹:4IR(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被深度应用于锂电制造的每个环节——AI中控系统精准掌控涂布精度,极限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一致性,智能化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CFMS系统智慧运维助推碳中和目标,5G与无人驾驶技术则重塑了内部物流生态……
智能制造的背后,是鲜明的绿色内核。2022年,四川时代获得全球电池领域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工厂80%以上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水电,通过碳信用抵消、绿色物流等创新模式,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链从“减碳”向“零碳”跃迁。
四川时代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还带动8家川内供应链企业实现碳中和,构建起“1+8”零碳产业群,将绿色低碳从单一工厂拓展至产业链生态圈。这不仅大幅降低了整体碳足迹,更为宜宾乃至四川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注入了强大的绿色竞争力。
围绕“链主”企业四川时代,宜宾创新实施“产业链+基金+会展”等招商引资模式,以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为契机,累计引进动力电池及上下游配套项目120余个、协议投资超2000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300吉瓦时,目前已建成180吉瓦时。
如今,宜宾已构建起“基础原材料—电池电芯—能源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齐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目前,90%以上的电池结构件都能在宜宾本地高效配套。
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勾勒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还为全球锂电池制造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工业4.0新样板”。
光伏产业“新速度”:千亿级集群强势崛起
在光伏赛道,速度与创新叠加的发展成效更为显著。宜宾率先实现光伏全产业链布局,正在构建千亿级国家光伏产业集群。
在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光同程”)的智能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舞动,一片片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在传送带上流动。和光同程一期项目从开工到首片电池下线仅用147天,创造了光伏项目建设的新速度。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聚焦电池生产主赛道,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已达27.05%,位居行业第一梯队。”就在今年9月,和光同程还接连获评零碳工厂和黑灯工厂。
和光同程所在的宜宾高新区内,先进光伏、新型储能等绿色新兴产业正以惊人速度集聚发展,向着全力打造国家级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冲刺。一组数据勾勒出发展上扬的曲线:2024年,宜宾高新区生产总值突破1139亿元,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尤为亮眼的是,连续3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1%以上的高位,在西部高新区中强势崛起。
园区内另一家光伏企业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发睿能”)的发展同样迅速。作为落户宜宾的首个“双百亿”光伏企业,其总投资达215亿元。一期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满产。在展厅里,英发睿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企业的战略布局:“目前,2023年实现产值137亿元。预计四期项目全部满产后,年产值可达500亿元。”
今年7月,宜宾高新区被纳入四川省首批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宜宾高新区创新构建了绿色能源体系,加快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我们聚合宜宾及周边绿电资源,分三期建设绿色微电网,预计年供电能力可达到50亿千瓦时,可供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出口产品使用。目前,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年供绿电可达10亿千瓦时。”宜宾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全国首例、符合欧盟标准的绿电直供系统,能确保出口产品的碳足迹全程可追溯,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出海的绿电需求。”
从“零碳工厂”到“零碳产业园”,从新兴产业出发,宜宾通过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吸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进而快速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整个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方面实现全面升级。
记者:杜敏编辑:张宇校对:孔欣慰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