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环球时报:远景“垃圾”赛车惊艳亮相COP26气候峰会,成为各国元首关注焦点

2021-11-29 13:35:39浏览:2464 来源:每日风电   
核心摘要:环球时报:远景“垃圾”赛车惊艳亮相COP26气候峰会,成为各国元首关注焦点

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是吊车的为期两周是吊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经过一番胶着是吊车的谈判,终于延迟一天后胜利闭幕,最主要的成果就是达成了包括第6条在内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相关议题,并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计划减少煤炭用量,尝试让1.5摄氏度的目标保持在可达到的范围内。
这辆赛车名为“Recover E”,是一台由100公斤的塑料垃圾组成,花费700多个小时纯手工完成的电动方程式赛车。


“Recover E”在会场一亮相,就成为各国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的关注焦点,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威廉王子到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都前来围观“打卡”。“Recover E”一时成为COP26峰会的“网红”。

 

“垃圾”赛车什么来头?


Recover E归属于国际汽联世界电动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E,简称FE)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背后是一家中国绿色科技公司远景科技集团。


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联合非盈利机构“儿童反塑料”(Kids Against Plastic)共同发起,并邀请英国著名设计事务所Lazerian合力打造出这台“垃圾”赛车。三方打造“垃圾”赛车的初衷在于引起大众对环保与气候问题的关注,同时呼吁下一代共同对抗气候变化。


为什么在如此“严肃”的COP26大会上会出现一辆“垃圾”赛车?


据悉,这辆“垃圾”赛车能成为陪同世界领袖共同“出席”COP26峰会的唯一装置,原因在于:

 

首先,作为一支独立车队,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是全球最环保的赛车赛事FE里唯一一支碳中和车队,也是今年COP26唯一官方合作体育团体。

 

其次,Recover E体现了反对使用一次性塑料的主题,这一点是COP26一项非常重要的呼吁——垃圾问题跟气候和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根据Plastic Oceans预估,全球每年依然生产着超过 3.8亿吨塑料,其中高达 50%为一次性塑料,每年有1000万吨塑料被倾倒到海洋中。

 

最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深根植于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的基因中,车队拥有者远景科技集团致力于通过智能技术引领创新突破,加速能源转型,帮助全人类赢得这场同气候变化的比赛。



与气候变化赛跑,中国企业一马当先


电动方程式赛车所代表的交通领域脱碳是全球碳中和转型中不可或缺的板块。


作为本次COP26世界领导人峰会上的突破之一,30个国家已同意共同努力使零排放汽车成为新常态,使零排放汽车在2030年或更早的时间在所有地区都实现“可获得”、“成本可负担”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包括沃尔沃、福特、通用、梅赛德斯-奔驰等头部汽车主机厂签署承诺,宣布到2040年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汽车。


经过多年的产业积累,绿色交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主场——中国企业生产了全球超过一半的电动汽车,同时成为目前全球电池产业的中心,电池产量与市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实现了在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


仅以电动汽车市场最活跃、增速最快的欧洲为例,数据预测,到2023年,欧洲对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预计将达406GWh,供应预计为335GWh,市场存在明显短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依托于多年积累建立的在产业链配套与协作、大规模制造能力、成本管控等方面的竞争力优势开始向欧洲“溢出”, 成为支撑各国绿色交通及能源体系变革的外部力量——目前已经有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孚能科技、蜂巢能源、比亚迪、中航锂电等6家中国企业明确或者已经启动在欧洲建厂。

远景动力英国工厂


不仅如此,伴随汽车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转型的加速,汽车主机厂商纷纷为自己和上下游供应商提出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能源供给低碳化、材料供应低碳化、生产过程低碳化成为电动交通领域新的需求。


作为一家在可再生能源、动力电池、氢能、智能技术等领域系统布局的公司,远景在同英法与雷诺、日产的合作中提出要建设 “电动汽车零碳生态基地”,为整个基地的产业链上下游甚至周边城市提供端到端的零碳解决方案。今年10月,远景在鄂尔多斯落地全球第一个零碳产业园,将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转化为高比例、低成本、充足的可再生能源,驱动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等上下游集成产业链,实现绿色能源同绿色交通领域的融合。


这也意味着,中国零碳企业正从过去单纯的零碳产品提供者,升格为全球能源系统变革的主导者和碳中和进程的系统方案提供者。


“碳中和带来的能源革命,将带动新工业革命,继而驱动一场科技革命。远景的目标是成为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的零碳技术伙伴,提供闭环零碳解决方案。”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多次在公开演讲中这样说到。


在他看来,要推动全球碳中和转型,风电和储能要成为“新煤炭”,电池和氢燃料要成为“新石油”,智能物联网要成为“新电网”,零碳产业园要成为“新基建”,也正是基于这一构想,远景布局了包括智能风电和储能技术公司远景能源、动力电池企业远景动力、智能物联网企业远景智能三大主要业务板块,共同构建能源转型整体解决方案。今年4月,远景还同红杉共同成立了100亿规模的碳中和基金,旨在为更多的绿色科技创新提供土壤。


近期,远景登上了《财富》杂志“改变世界的公司”全球榜单第二位,这无疑也是全球公众对中国企业为解决气候危机而取得的零碳技术创新成就的认可。

 

全球碳中和转型中崛起的中国力量


从2015年国家高层力挽狂澜“拯救”《巴黎协定》促成共识,到承诺将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在解决气候危机这件事上,中国不仅理念上“一以贯之” ,而且持续“动真格”。


在今年COP26“漫长而曲折”的谈判中,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给大会进程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在峰会期间,中美联合发表了格拉斯哥宣言,明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进一步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双方开展各自的国内行动、加强双边合作,共同推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16日的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中,双方再次强调,气候变化完全可以成为中美新的合作亮点,要加强在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从2020年9月22日宣布“3060”目标至今,在领导人对外的20多次公开讲话中反复提及双碳关键词。今年4月,中国提出将严控煤电项目;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这些动作背后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绝对领先的产业底气:过去十年的能源转型推动了本土零碳产业的蓬勃发展,风电、光伏、动力电池/储能制造业在全球占据关键地位,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企业,凭借其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活跃在全球各国的绿色和数字化转型领域,在可再生能源、零碳交通、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赋能实现绿色转型。


除了远景外,更多中国企业也在这次COP26会场内外构成了一道靓丽风景,为COP26贡献中国案例、中国观点:全球第一的光伏制造企业隆基股份发布了《气候行动白皮书》,为全球提供“零碳光伏”样板;国内领先的绿色房地产公司万科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也现身会场,大力呼吁推进建筑减排;比亚迪宣布2040年前停售燃油车……


刚刚落下帷幕的COP26更像是一个开始,它宣告着: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是唯一正途,绿色经济正成为各国求同存异的首选领域。同时,碳中和正成为拉动能源革命、工业革命甚至通向下一个时代的钥匙,技术创新则是各国加速拿下这把钥匙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碳中和科技领域孕育着技术大爆发的无限可能。

来源:环球时报

免责声明:非本网原创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风电!

  • 2020年中国风电整机商新增装机排名公布!

  • 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出炉,9家中国整机上榜!

  • 2020全球最佳风机评选结果出炉!


  • 风电资讯 · 技术动态 · 行业报告 · 统计数据 · 风电智库

     | 中国风电新闻网旗下品牌栏目

     一个传播风电正能量的平台 

    投稿 ? 广告:13910417921(微信同号)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蜘蛛人”或成历史 这家公司要用AI赋能风电运维行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