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七局集团引言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是会议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提出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中铁七局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新格局
注重以人为本致力于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深度参与多个保障性住房建设
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建设
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天,小编带你一起走近
我们承建的郑州市平等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见证城市的蝶变之美! 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让环境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平等街的焕新,为这一理念落下了生动注脚。这条老街一度在城市化浪潮中黯然失色。如今,它以一场“微改造”实现华丽蝶变,成为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幸福街”。
一个城市的味道,让人浸润最深的便是“烟火气”。
曾几何时,平等街因毗邻老城核心、连接多条街巷而商贾云集、人流如织。老槐树下,人们蒲扇轻摇。巷弄深处,孩童嬉戏打闹,是无数人心中难以割舍的乡愁符号。然而,时光的刻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房屋日渐老旧,墙面斑驳剥落,狭窄的街巷拥堵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居民李大爷记忆里的模样。“就因为这环境,不少街坊邻居搬走了”。一句感慨,讲出了平等街改造前的窘迫与无奈。
改造后的平等街再次升腾起生活的热闹气息。前来“打卡”的年轻人络绎不绝。顺着街道往里走,绿荫匝地,青砖、红墙、圆拱窗……目之所及,皆为风景。沿街而行,“红泥堂”、“鸟虫篆”、核雕艺术馆等非遗项目吸引着行人的目光与脚步。街道里,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现代建筑与历史雕塑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画面。
平等街改造前后对比场景
街道更新不能只有“面子”,更要有“里子”,这个“里子”就是文脉。
2020年,管城区正式启动“六街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作为建设的首开片区和主战场,平等街改造承担着重要使命。中铁七局郑州市平等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团队立足平等街资源禀赋,根据“改造塑形、文化立魂”原则,深挖文化内涵,走访当地知名学者及城区老人,翻阅典籍,发现街道民国气息浓郁,对古街进行保护性更新。
1927年冯玉祥督豫期间,将此街更名为“平等街”,取“平等、自由、博爱”之意,这一变革在民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并沉淀为一种独特的集体记忆。项目团队以此为切入点,在改造中精心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以当地既有游园为基础,以民国独特黑白水墨风格为元素,建造软瓷文化墙,打造冯玉祥“督军花园”;以孙宅复古门头和梨花巷展廊为文化载体,重现民国时期的“孙宅与梨花巷”;结合历史故事及当地民众的儿时记忆,设计出民国“黄包车”雕像,增强文化认同。
平等街的改造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将传统与现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再生文脉的同时,利用技术赋能,创新性地将文化旅游资源、老城改造、智慧社区等元素融为一体。中西融合在这里随处可见,民国建筑与小巷美景相得益彰。这条几百米的平等街,经中铁七局细细打磨,成为“兼顾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生动模样。
平等街的文脉街角城市的核心是人。街道更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应有之义。
“之前修修补补好多年,却始终治标不治本,真的太闹心了。瞧瞧现在,宜居宜游。经过改造更新,路平了、花多了,出门就是小花园,面貌真大不一样了!”一直住在平等街社区的谢阿姨,亲眼见证了家门口的巨变,言语间满是欣喜。
中铁七局郑州市平等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团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平等街社区改造期间,参加6次居民征求意见会,听取居民意见。采取统一建筑风格、改造雨污管网、拓宽小区道路、增建无障碍坡道、改建带充电桩的停车棚、增设微景观等举措,聚拢了人气,提升了社区活力,居民对此赞不绝口。
针对辖区内孤寡老人和独居老人较多的情况,项目团队打造了1000平方米的平等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把“方便”二字融入了日常。居民从“生活不便”到“惬意十足”的感受转变,恰是城市宜居性提升最直接的见证。从曾经破旧的老街到如今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平等街的蝶变,正是郑州城市更新的生动缩影。
未来中铁七局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
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用一项项精品工程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信息来源:中铁七局党委宣传部、五公司
本期编辑:刘一帆、杨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