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项目一线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履职尽责强化示范引领 凝聚榜样力量
全力以赴助力项目平稳运行
官微“一线写真”栏目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走进敬业奉献的“他们”
感受奋斗者的优秀品质
今天,铁君带您走进无锡国家软件园五期项目
看他们如何以责任担当
助力无锡打造环太湖科创带国际新名片
无锡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水景,素有“太湖明珠”的美誉。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无锡国家软件园项目勇立潮头,担起无锡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前沿重地之责。项目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地处中国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中心,是 “感知中国中心”与“无锡Park模式”的发源地。而园区内的9号楼尤为夺目,阳光下,这镶嵌在这座城市中的“能量魔方”,让“太湖明珠”变得更加清澈明亮。
会“说话”的纸与笔 “9号楼的秘密,都藏在纸与笔中。”看起来颇具“工科范儿”的项目经理沈子翔,身上总揣着一支笔。随手翻开他的工程日志,便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图纸与记号交错铺陈。
当项目收到9号楼零能耗的设计需求时,沈子翔第一时间组织团队成员,围坐在堆满图纸的会议桌前。在对高性能围护结构的节点图与断热铝合金三玻两腔幕墙剖面图进行缜密的分析后,他们决定,将幕墙气密性检测标准提升至首位。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为了找到契合要求的材料,项目团队开启了一场充满使命感的 “征程”,长三角建材市场遍布了他们的足迹,老大哥沈子翔把每样建筑材料都随笔记录了下来。
“你们看这个‘纳米级断热桥垫片’,或许正合适。”沈子翔眼前一亮。可不要小瞧这个垫片,幕墙接缝处热损失的微小改变,也能对空调能耗产生显著影响。集装箱办公室里,随着BIM模型中的管路飞速跃动,沈子翔语气坚定地说到:“二级能效是及格线,我们要让综合制冷能效比再高一点!”此刻屏幕上跳动的,不仅是3D管线,更是全年可观的空调节能成果。
施展“呼吸”的魔法“大家都说,晗哥是个魔法师。”
为了实现让建筑会“呼吸”的“魔法”,项目设计经理苏晗练习了很久很久。每当有同事来到他的办公室时,都会调侃到:“不愧是设计经理,书垒这么高还能不倒。”
最终,他决定采用高性能断热铝合金三玻两腔玻璃幕墙体系,精心权衡玻璃太阳辐射得热系数SHGC和可见光透射比VT的设计选型。通过固定构件外遮阳和可调内遮阳的组合方式,有效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相当于给9号楼做了一把遮阳伞。” 苏晗骄傲地说道。
作为“光系魔法师”,苏晗最引以为傲的"光储直柔"系统,正以大规模光伏矩阵,为展厅直流设备输送"零损耗"能量。当阳光充沛时,它 “深吸” 多余电能储存起来;用电高峰时,又缓缓 “呼出” 能量,进行建筑用电的柔性调节。
在苏晗手中,这个让建筑“呼吸”的魔法,正在一步一步被施展开来。
“阵地”上的坚守 工地就是阵地,现场就是战场。在无锡国家软件园项目的工地上,项目总工程师王森林有着属于自己的坚守。他的左口袋,永远稳稳揣着热成像仪,右口袋则被密封胶测试仪占据,这两件 “装备”,就是他征战现场的得力武器。
“与其说热桥处理是简单的修补,更应该说它是一场预防性手术。” 王森林声音洪亮,一边说着,一边手持热成像仪,在施工现场快步穿梭。专注而犀利的眼神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确保每一块玻璃的精准安装。他反复叮嘱,一定要控制好安装误差,容不得一丝马虎。
外立面幕墙施工的关键阶段,王森林每日清晨便就赶赴现场。脚手架上、玻璃幕墙旁,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当监理人员带着惊叹的语气,对幕墙接缝处毫米级的精准度赞不绝口时,王森林这才停下手中的工作,打趣地说道:“我们不是施工,是在给9号楼造一套坚不可摧的铠甲 。”
零距离的“触摸” 施工现场,异形混凝土与钢结构体系工况复杂,如一头盘根错节的“巨兽”。现场施工生产负责人赵祎斐是亲手零距离触摸这头“巨兽”的牵头人,为了破解复杂工况下的施工进度难题,创新管理方式是他唯一的选择。
很快,“网格化” 责任管控体系在他的推动下应运而生。每天一早,他都会准时召开工序衔接碰头会,组织主劳务、钢结构、幕墙等多家分包单位负责人围坐在一起,讨论施工中的难题,制定当天的工作计划,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被精确分解,责任到人,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万无一失。
为了避免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赵祎斐带领团队运用BIM深化设计技术,对钢结构节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碰撞检查,及时排除潜在隐患,为施工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9号楼获得了全球零碳城市方案创意奖铂金级以及国家首批零碳建筑认证,而无锡国家软件园五期项目整体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建设者们严谨把控施工环节,将绿色理念融入每一处细节,在这片迷人风光中忙碌穿梭,让无锡在发展进程里始终维持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令 “太湖明珠” 于新时代绽放更迷人的光彩。
内容来源: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上海公司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