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XIANFENG王富烈:做渝昆线上的螺丝钉2024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渝昆高铁彝良隧道深处,机器轰鸣中,28岁的王富烈声音清亮:“再核一遍,这组数据得准!”这个总把笔记本揣在上衣口袋的“95后”技术员,用七年青春在祖国大山里书写着新时代工匠的答卷——
2024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是对他最好的注解。
01口袋里的“成长密码”
“小王的笔记本,比他的手机还亲。”同事们常打趣说。
在渝昆高铁一分部项目工地上,无论在烈日炙烤的路基上,还是人声嘈杂的食堂里,只要灵光一闪,王富烈总会摸出那本磨得边角发白的笔记本。
翻开来看,里面既有隧道爆破参数的演算,也有工人随口说的“洒水管不够灵活”的吐槽,甚至还有他画的养菜神器草图。
“好多大学生拉不下脸问,他偏不。”师傅马卿提起这个徒弟,眼里满是自豪。
刚到项目时,王富烈追着老工人问钢筋绑扎的间距规范,缠着爆破师傅学装药量计算,连食堂师傅修水管的窍门都要记下来。
“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现场的经验才是活的。”他总说。
这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儿,让他从一个懵懂的毕业生,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钢筋、水泥、混凝土,这些冰冷的建筑材料,在他心里成了有温度的伙伴。
“钢筋虽小,却是高铁的筋骨;我就做一颗螺丝钉,跟着大家伙儿一起让高铁跑起来。”他在笔记本扉页写下的这句话,成了七年不变的初心。
青春匠心02算清每一笔“良心账”
自项目开工那天起,王富烈就成了工地上的“铁算盘”。
隧道施工中,班组总怕初支变形影响质量,抱着“宁多勿少”的想法预留变形量,导致混凝土超耗严重。
“每延米多浇1立方米混凝土,一公里就是1000立方米,这可不是小数目!”王富烈急得直跺脚。
“年轻人懂啥?出了问题你担得起?”班组师傅们不乐意了,觉得他瞎折腾。
王富烈却铁了心:“咱们要过紧日子,就得算清每一笔账,不能稀里糊涂浪费钱。”他顶着压力,天天泡在隧道里,拿着卷尺量了又量,笔记本上画满了变形曲线。
他带着团队用3D扫描仪对隧道轮廓进行全方位扫描。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点云数据组成隧道的立体模型,他对着模型一点点剖解、测算,熬了三个通宵,终于算出最优预留变形量——从原来的17厘米压缩到7至10厘米。
“每延米二衬浇筑能少用1.63到2.33立方米混凝土!”当结果出来时,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着光。这一算,不仅为项目省下了数百万元成本,更让班组服了气。
“原来账能算得这么细!”老班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可王富烈没停下,又根据扫描结果调整二衬台车对位,让每一寸混凝土都用在刀刃上。“钱要花在明处,省也要省得踏实。”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的这句话,成了项目成本管控的“金标准”。
03隧道里的“创新风暴”
边坡绿化的洒水管总堵?他改造成可旋转的喷头,水洒得又匀又远;工人宿舍门口的小菜地不好浇水?他用PVC管做了个吊挂式“养菜神器”,省水又省力;现场工人定位麻烦?他琢磨出个简易小程序,手机一点就能看到大家的位置。
这些“小打小闹”背后,都藏着王富烈对一线工人的牵挂。
隧道里的槽道安装,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活儿:三个人配合,一人扶槽道,一人定位,一人钻进30厘米宽的缝隙拧螺栓,连安全帽都戴不上,台车涂了脱模剂,稍不注意就打滑。
“每次看到工人在夹缝里作业,我这心就揪着。”王富烈说。他暗下决心要解决这个安全隐患。那段时间,他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各种机械结构图,下班就扎进加工中心,和老师傅们探讨材料强度、齿轮咬合。
“隧道就是我的主战场,哪怕败十次,也要赢最后一次。”历经14次失败后,第15版槽道定位工装终于“出炉”。可试装时,他发现工装长度比隧道衬砌台车的软搭接头短了1厘米,根本用不了。
“拆了重做!”他连夜带着工人修改,把长度加到20厘米。当新工装稳稳固定住槽道,工人只需推动滑动装置就能精准定位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再也不用钻夹缝了!”工人王怀良抹着汗笑。这套工装不仅让槽道安装效率提高了40%,更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王富烈却只是把改进细节记在笔记本上:“能让兄弟们安全干活,比啥都强。”
04方寸之间见匠心在渝昆高铁一分部,王富烈的“新花样”从没断过。
他改的爆破循环跟踪法,让隧道开挖面达到“准、平、直、齐”的标准,减少了混凝土超耗;他编的工人定位小程序,让现场管理效率提升了30%;就连宿舍门口的小菜地,也被他用自制的吊挂式装置打理得井井有条。“思考哥不是瞎琢磨,他的每个点子都戳在痛点上。”项目书记说。
王富烈总说:“创新不是炫技,是解决真问题。”他的创新,没有惊天动地的突破,却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施工的每个环节,让效率提上去,让成本降下来,让安全有保障。
当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证书送到工地时,王富烈正蹲在隧道口核对数据。
“这份荣誉该给彝良隧道的每一个工人。”他红着脸摆手,“是他们的汗水和智慧,给了我琢磨的底气。”
他把奖章小心收好,又摸出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初心在方寸,匠心在咫尺。下一个难题,走起!”
远处,高铁轨道正一点点向远方延伸,那是青春与匠心共同铺就的通途。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央视频抖音号视频号今日头条信息来源丨党委宣传部 贵州公司
编辑 | 谭武军主办 | 融媒体中心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