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今年是中交二航局成立75周年
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以水起家,因水而兴从内河码头到远海工程
从建国初期筚路蓝缕的码头建设
到全球领先的自动化港口、智慧枢纽
二航人用坚守与创新践行交通强国战略
修建各类码头800余座铸就了一座座“中国港”标杆
今天,让我们继续云游“二航造”
感受二航人如何以港为媒,连接世界
书写波澜壮阔的中国港口发展新篇章
★万里江水奔涌入海深水良港冠绝长江阳逻港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也是武汉新港建设的新起点
它展现了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波澜壮阔图景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阳逻港
十余载岁月中二航建设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全力提升阳逻港通江达海能力
助推武汉从“九省通衢”升级为“九州通衢”
从2008年阳逻集装箱港区二期水工工程
开工建设到2023年阳逻铁水联运项目正式通过交工验收二航建设者在阳逻港区的建设版图中
以多阶段、复合型工程矩阵
构建起 “铁水联运、水水相连”的航运新格局
承建内容涵盖码头核心设施、铁路衔接系统及配套功能区
三大板块△武汉港阳逻集装箱港区二期水工工程(第一标段)
2008年开工建设的阳逻集装箱港区二期水工工程(第一标段)
建设5000吨级兼顾10000吨级泊位2个
配套建设引桥2座及相应设施
项目建成后极大推动武汉地区及长江中游构建高效、快捷、安全的
水运集装箱运输网络△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项目
2013年开工建设的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工程
打造4个5000吨级集装箱江海船泊位
项目于2015年建成投产
设计年吞吐能力74万标箱
与一、二作业区共同形成20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
巩固和提升了阳逻港在长江中上游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
项目荣获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项目
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项目中
二航局负责的码头堆场及附属作业区
为“1140”船型靠泊提供了支撑
使港区年吞吐量可达100万标箱
建成1束1050米铁路装卸线
实现整列到发年集装箱铁水联运作业能力
提升至50万标箱从根本上解决了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难题
阳逻港区地处长江工程区域基岩埋深浅且岩面陡
水位差和水流流速大针对这些难题项目团队对码头结构选型
桩基布置与优化稳桩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发了多项原创性技术方案
面对陡岩面裸岩地质条件
团队创新提出大桩径、大桩距的
全直桩空间高桩码头结构形式
丰富了河港大水位差码头结构设计方法
△大直径钢护筒引孔沉桩施工
团队创新采用内河码头大直径钢护筒引孔沉桩施工技术
克服了水流急、水位高
河床覆盖层薄、斜坡陡坎
等复杂条件的稳桩难题
△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
项目团队针对陡坡裸岩条件下的嵌岩桩施工
研发形成了钻孔平台搭设
灌注型嵌岩桩施工水下C3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等成套施工技术
“内河码头大直径钢护筒引孔沉桩施工技术”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
国家发明专利2项“长江陡坡裸露硬岩钻孔平台和嵌岩桩施工技术研究”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
科技进步奖1项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项目
融入了 “5G+”等智慧元素
建成了我国首个铁路装卸自动化码头
该项目首次将BIM技术运用于港口工程设计
开创了水运工程BIM设计先河
形成了水运工程BIM协同设计流程
以及模型应用等研究成果
项目团队践行绿色港口设计理念
装卸工艺设备采用电动设备和变频技术室外照明采用远程中控和光控双重控制
供水系统采用无负压供水系统和地源热泵供水系统
为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项目
一边连接中欧班列,一边通江达海
让武汉一跃成为“陆上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湖北乃至中西部走向世界的门户枢纽
按规划到2035年这里将建成千万标箱级国际枢纽
成为驱动长江中上游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从宏伟蓝图到立体枢纽
阳逻港的每一步跨越式发展
都深深镌刻着“二航造”的印记
2025来源:中交二航局微信公众号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