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导语青春有梦,不负韶华航一青年用担当书写一线精彩故事“青听青说”栏目今天带你走进第十二项目部技术员王勇智的青年奋斗故事 盛夏的工地上,烈日灼烤,热浪蒸腾。我逐个检查焊接点,突然发现两根钢筋的末端,明显短了一截。掏出卷尺测量,搭接长度竟比规范要求的短了两公分。
“李师傅,这搭接长度不对,短了整整两公分!”经验丰富的老焊工停下焊枪,瞥了一眼:“这几十米长的钢筋,差这两指宽不碍事。”
此刻的我来了劲,坚持自己的态度:“规范上就是这么写的,这关系到结构安全!”李师傅连连摇头,眼神透着对我“书呆子”的评价。
“卷尺给我。” 我的师傅郝士萍走了过来,她仔细测量,确认了两公分差距的事实。随后,她从随身工具包里抽出了一份叠得整齐的施工图纸。
“李师傅,你看这里,”她的手指精准地落在图纸标注处,“这是设计院用精密模型,按一百年使用寿命计算出来的安全边界。差这两公分,结构承载的余裕就大大削弱了。”“那也不至于影响这么大吧。”李师傅虽然继续发出疑问,但态度已经缓和许多。“大处着眼,咱们这么做撑着一段时间应该没问题,但长年累月下来。这一处的损坏,影响的是整体的坚固。”李师傅点了点头,重新戴上焊工面罩,割枪火花四溅,仿佛是在亲手割断深信多年的“经验”。
回到办公室,我很好奇同样的事情,师傅怎么就能取得管理效果。她笑着说:“勇智,你很细致、也有责任心,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技术交底不是照本宣科,读条款、讲道理谁都可以做到,但
将冰冷条文背后关乎百年大计和生命安全的逻辑,用最平实的语言传递给实践者却不容易。”
我学着师傅挎起工具包——在里面装进了图纸和质量安全案例照片,遇到问题不再“掉书袋”,逐渐消去了工人眼中的疑问。此刻我渐渐明白,真正的技术权威,其力量并非源于冰冷死板的命令,而是将“所以然”转化成众人心中敬畏的常识。每一次成功的沟通,每一次被理解后的主动执行,都是对那两公分所代表百年承诺的庄重履约。
供稿:第十二项目部责任编辑:杜宇飞点赞航一,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