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七局集团近 日中铁十七局承建广州市黄埔区重点工程
科知通道(南段)项目大峒岭隧道
提前3个月实现贯通目标
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打通“科技创新走廊”交通主动脉
图丨路线示意图 科知通道项目是黄埔区“三大交通主动脉”工程之一,全线通车后,广州科学城至知识城最快13分钟可达,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优化城市布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加速成势。
图丨隧道洞口航拍 中铁十七局承建大峒岭隧道为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关键控制性节点,隧道左线1576米、右线1558米,最大埋深约125米,Ⅳ、Ⅴ级围岩占比超过80%,地质条件复杂,极易发生围岩溜塌、坍塌、冒顶等风险,安全质量控制难度极高,是检验建设单位技术实力与管理水平的“试金石”。
精细工艺,破解地质难题
图丨专家论证会 面对隧道长、岩体破碎、地质多变等多重挑战,项目技术团队采取“四面出击”的作业模式,在左右线、进出口共设四个掌子面同步掘进,综合应用7种不同工法,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智能量测、超前支护注浆、双侧壁开挖等10余项先进技术,建立“地质预判-工序旁站-动态预警-同步调整”闭环管理机制,配合自主研发的围岩变形监测装置,动态指导掌子面掘进,隧道单月进尺最高达130米。
图丨无轨式二次衬砌液压台车
项目全面推广“标准化+自动化”施工模式,在拱架安装中引入激光定位与二维水平仪,实现高精度施工;推行“喷、刮、扫”一体化湿喷工艺,有效提升防水层密贴性;应用钢筋定位卡具、止水带防变形装置、自动铺设台车等,确保二衬质量;采用液压端模台车、模板模块化封堵系统等,有效控制脱空、渗水等病害发生,通过系列举措全面保障了工效、安全和质量,打造复杂地质条件下城市隧道示范工程。
数智融合,构建防控体系
图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项目坚持“人防+技防+智防”三位一体的管理理念,构建穿透式安全管控体系。隧道内部部署有害气体监测、智能门禁、高清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系统等多种智慧终端,对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风险环境实行动态监控与实时预警。同时,项目依托AI算法平台精准识别现场违规行为,形成“识别-预警-干预-复核”四级闭环,联动调度指挥系统与应急响应机制,全面筑牢隧道施工安全防线。
图丨VR体验中心 通过应用BIM+VR安全教育系统,项目以沉浸式虚拟培训提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与操作规范;运用360°全息投影技术,广泛开展施工工序可视化技术交底,增强员工培训效率……依托智慧技术的全周期参与,项目搭建起了“人员主动防护、施工全程盯控、问题及时整改”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为实现“双零”目标筑牢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汇聚红色动能
图丨集团公司工会慰问一线建设者
项目党支部以党建为红色动能,积极组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示范岗等,广泛开展主题党日、劳动竞赛等活动,引领全体建设者冲锋在隧道攻坚一线。通过“夏送清凉”“安全教育”“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关爱活动,营造了有温度的项目“家”文化,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党旗插在工地上、堡垒建在一线中”。
图丨共植廉洁林 以“党建共建”模式为依托,项目党支部积极对接属地政府及社区,协同破解水电、洞渣处置等卡点堵点问题。通过与业主和地方单位联合开展“共植廉洁林”“检企普法共建”“修缮贤江公园牌坊”等党建活动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入驻地发展,构建了企地协同、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
坚持“向南发展”奉献精品工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十七局力量!
主办单位: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