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四局】国际友谊日|听中铁四局海外建设者讲述跨越国界的暖心故事

2025-07-30 21:04:19浏览:158 来源:中铁四局   
核心摘要:国际友谊日|听中铁四局海外建设者讲述跨越国界的暖心故事
中铁四局语言曾是藩篱,文化或有差异 在异国他乡的建设工地上 建设者与属地伙伴以心相交浇筑起一座座“友谊之桥” 今天是国际友谊日一起来听海外建设者讲述他们的“跨国情谊” 袁岩松和图雅蒙古国乌兰巴托MSN商业住宅建筑工程项目 工程部副部长袁岩松和 蒙籍工程师图雅 蒙古国乌兰巴托MSN商业住宅建筑工程是蒙古国在建的新地标之一,也是在当地的首个商业项目。建设初期,因中蒙双方行业管理标准的差异,给项目施工带来了挑战。 随着工程的推进,为了让中国建设标准能够更好地实施,在袁岩松的悉心指导下,图雅逐渐掌握理解中方的施工规范,并主动承担起向蒙古国工人解读释惑的工作。与此同时,图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还将两个女儿送往中国求学。而袁岩松也在图雅的帮助下学习工程相关的蒙语,这既提升了他对蒙古国工人的管理效率,也加深了双方的沟通与理解。 如今,两人以“姐弟”相称,配合默契,这座由他们携手搭建的钢铁丛林,正是二人友谊最坚实的见证。 董莉兴和奥斯曼摩洛哥凯尼特拉至马拉喀什高速铁路1标项目 工程部技术员董莉兴和 摩方工程师奥斯曼 作为摩洛哥2030世界杯关键配套及国家交通战略重点,摩洛哥凯尼特拉至马拉喀什高速铁路建设备受瞩目。项目初期,董莉兴与奥斯曼因语言差异配合生疏。面对陌生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系统测量设备,董莉兴以简明英语辅以手势,耐心示范基站布设与测量操作。奥斯曼专注学习,认真记录,迅速掌握了技术要领。 短短数日,他不仅能独立操作,更主动承担起指导属地同事的任务。一次成功的协作后,奥斯曼与董莉兴碰拳致意,笑容满面:“你不只是工程师,更是我朋友!”董莉兴回应道:“中摩友谊,就像这条高铁,将我们紧密相连。” 从初期的语言隔阂到如今的心意相通,这段师徒情谊如同飞驰的高铁跨越山海,连接起两国人民的心灵,生动诠释了“民心相通”的深刻内涵。 谭福川和阿德里诺安哥拉威热管网项目办公室干事谭福川和司机阿德里诺 在安哥拉威热管网项目部,谭福川与阿德里诺在并肩奋斗的岁月里结下了深厚的跨国情谊。 晨曦微露时,总能看到两人一同清洗车辆、仔细检查车况的身影。每逢长途运输任务,他们更是默契配合,提前装车备货,细心整理好通关文件。路途艰险,一旦遭遇突发状况,阿德里诺总是毫不犹豫地将谭福川挡在身后,沉着冷静地联系当地警察化解危机。 这份情谊早已融入日常点滴。谭福川回国探亲,总不忘为阿德里诺精心挑选富有中国特色的礼物;而阿德里诺在闲暇时光,也会兴致勃勃地教家人学习汉语。如今,他那可爱的儿子只要见到中国人,便会用稚嫩而响亮的声音主动道一声“你好!” 从工作伙伴到患难与共的挚友,谭福川与阿德里诺的友谊,不仅温暖了彼此,更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让这份珍贵的“中国缘”跨越山海,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 王宏军和拉扎咯安哥拉电力入户项目中国厨师王宏军和当地帮厨拉扎咯 项目驻地厨房里,锅铲的碰撞声总与笑声交织回响。起初,语言不通让王宏军和拉扎咯的配合略显生涩。王宏军不急不躁,一遍遍示范切菜、调味;拉扎咯默默记下每道工序,私下悄悄练习,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备菜了。一次项目赶工夜班,拉扎咯按王宏军教的方法尝试做中式炒面。王宏军在一旁不动声色,悄悄调整着火候。当这盘凝聚着“师徒”心意的炒面端出时,浓郁的香气瞬间成了疲惫同事们深夜里的“暖心加油站”。 “拉扎咯,学得快,肯吃苦!”王宏军常这样夸赞,而他那句温和的“不着急,慢慢来”,也让拉扎咯倍感温暖。如今,他们不仅是默契十足的厨房搭档,更是知心好友。拉扎咯喜欢用刚学会的中文笨拙地表达:“师傅,好!”简单的词汇,却饱含了这份以美味为桥、用真诚铺就的跨国情谊。 王中应和埃内斯托墨西哥蒙特雷轻轨项目 物资部主管王中应和本地主管埃内斯托 在墨西哥蒙特雷轻轨项目现场,王中应与埃内斯托的搭档,谱写了一曲专业协作与患难与共的 和谐曲 。王中应以极大的耐心,用简明的西班牙语和清晰的示范,确保物资规格要求准确传达。埃内斯托则展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和 责任心 ,他不仅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每种材料的用途与标准,更主动深入本地市场资源,迅速成长为项目寻找优质本地供应商的“活地图”。 一次,项目急需一批特殊加工件,埃内斯托凭借对本地市场的精准掌握,在蒙特雷迅速锁定了可靠货源。采购完成后,面对空运受阻的困境,两人没有丝毫犹豫——“开车送!” 近1800公里的漫漫长路,他们轮流紧握方向盘,在疾驰的车厢里互相鼓舞,用行动诠释着担当。当第一缕晨光穿透夜幕,载着关键物资的车辆终于驶入坎佩切项目现场,解了燃眉之急。 王中应由衷称赞埃内斯托“靠得住、有办法”,埃内斯托则感念王中应那份“并肩作战”的信任。 这场跨国协作,不止于物资管理配合,更基于专业能力、共同担当和相互信赖,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 周长兴和阿里安哥拉管网项目工程部技术员周长兴和机修组长阿里 安哥拉罗安达管网项目建成后不仅为当地六个区约380万人口送去清洁水源,更在当地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建设期间,周长兴悉心培训安籍工人,与他们结下了深厚情谊,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师父”。青年阿里曾是工地上一名普通的杂工。周长兴初次见到他时,阿里满身尘土,却掩不住眼中求知的光芒。他听课总是抢坐前排,课后还会用生涩的中文追着喊“师父”,渴望学习技术 提升自我。 零基础的阿里,起初连扳手都握不稳。但在“中国师父”的耐心鼓励和手把手教导下,他日夜跟随,勤学苦练,工具几乎不离身。近一年的刻苦钻研,阿里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机修工,不仅能独立完成项目关键机械的调试、预检和预修工作,更能精准分析故障,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 如今,阿里已晋升为机修组长,从杂工到技术骨干的华丽转身,既是阿里个人不懈奋斗的成果,更是周长兴倾囊相授、中安员工携手前行、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温暖见证。 黄嘉慧和卡德斯安哥拉区域分公司翻译黄嘉慧和属地员工管理员卡德斯 卡德斯既是孔子学院的学生,也是项目一名属地员工管理员。凭借扎实的中文功底,今年2月入职后,他与翻译黄嘉慧默契协作,迅速成为中方管理者与当地安籍员工之间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日常工作中,卡德斯与黄嘉慧互相支持,紧密配合。他们不仅高效处理事务,更在交流中深入了解彼此国家的文化细节,不断打磨语言翻译的精准度,确保中安双方沟通顺畅无误。 今年5月,卡德斯代表企业站上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安哥拉赛区的舞台。他用流利的中文动情讲述自己与中国的深厚缘分,真挚自然的表达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不仅展现了属地员工的风采,也展示了企业良好的形象。 罗云逸和周玲几内亚马西铁路项目材料厂业务主任罗云逸和 几方翻译周玲在几内亚马西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罗云逸与周玲,既是并肩工作的伙伴,更是彼此的语言导师。 周玲主动教罗云逸法语,助他快速融入当地环境、顺利开展工作;罗云逸则热情辅导周玲中文,帮助她不断提升语言能力。两人在日常交流与项目推进中互教互学,共同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她教我法语”“他教我中文”——这朴实的对话,正是两人情谊的真实写照。在共建马西铁路的进程中,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成为了连接心灵的纽带,生动诠释了中几员工携手同行、互助共赢的动人篇章。 任崇洋和乌拉雷几内亚马西铁路项目项目经理任崇洋(上图左二)和社区专员乌拉雷(上图右四) 乌拉雷原任法拉纳大区法院书记官,精通当地法律。怀着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他于2021年12月加入马西铁路项目建设。 在中方同事帮助下快速融入团队后,乌拉雷便与中国搭档任崇洋结下深厚工作情谊,两人并肩作战,深入铁路沿线社区,耐心宣讲政策、动员居民、解答疑虑。凭借深厚的法律专业素养、对民情的精准把握及娴熟的调解技巧,乌拉雷有效化解了诸多社区问题,他与任崇洋的默契协作,也成为项目与当地顺畅沟通的关键桥梁。 乌拉雷还与任崇洋一同积极投身企业组织的抢险救灾和公益援助活动,将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传递给民众。工作中建立的信任与友谊,让乌拉雷与任崇洋超越了同事关系,成为相互支持的伙伴,生动诠释了中企在几内亚的良好形象与中几员工的真挚情谊。 更多精彩图片,欢迎您的投稿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影像四局”(影像数据库) 进行投稿http://crec4.vcgvip.com/ -END-监制:路辉  审核:宋恒 朱旭统筹:宋恒  校审:文良诚编辑:张靳晶 许尧来源:国际事业部 一公司 二公司 市政公司 建筑公司 电气化公司 八分公司 主办:中国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文化传媒中心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二航局】纪法小课丨整治违规收送礼④坚决纠治以讲课费、课题费、咨询费等名义变相收送礼行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