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7月24日,承建的南(宁)凭(祥)高铁崇(左)凭(祥)段新建凭祥东站建设完工,
至此全线3座新建站房全部建设完成,
距离建成通车又近一步。
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报道播出承建的南凭高铁崇凭段新建站房建设完成。
南凭高铁崇凭段正线全长81.5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新建3座站房,分别为宁明东站、龙州站、凭祥东站。建设内容包括3座新建站房、部分桥梁、隧道、路基、箱梁预制架设及全线轨道工程。
匠心筑站:科技助力国门高铁站建设
新建的三座站房均为大跨度钢结构。面对复杂环境,依靠创新技术,实现了安全高效施工。
层峦叠嶂中的凭祥东站。
承建的南凭高铁崇凭段凭祥东站。
南疆国门高铁站——凭祥东站,总建筑面积7980平方米,建筑高度23.2米,屋盖采用钢网架结构,最大跨度41.8米。
独具设计的凭祥东站候车大厅。
已完工的凭祥东站站台。
南凭高铁崇凭段凭祥东站站台。
施工中,因网架跨度大、高度高、形式多,项目部采用网架液压提升平台。该平台兼容多种网架,为液压提升器提供稳固支撑,既提高通用性,又降低高空拼装风险,保障施工安全。
作业人员正在进行室外焊接收口作业。
作业人员正在进行水沟盖板钢骨架焊接。
框架柱浇筑前,柱顶预埋牛腿支架,用于安装提升架,共设16个提升点,每点配置2台穿心液压千斤顶。为确保大体积钢结构一次提升到位,项目部先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及场地布置,再通过三维扫描和逆向建模完成数字预拼装。正式提升时,每个支架顶端安装1台液压穿芯千斤顶,由液压泵站与计算机同步控制,实现精准就位。
穿山越壑:鏖战喀斯特地质迷宫
南凭高铁崇凭段全线位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地质复杂,溶洞密集且形态多变,施工困难重重。
建设中的南凭高铁崇凭段。
陇禁双线特大桥8号墩桩基下接连遇到多层溶洞。项目部将原设计圆柱墩改为门式墩,避开主溶洞区,确保桩基稳固。
建设中的南凭高铁崇凭段。
花山隧道掘进中共发现特大溶洞7处、中小溶洞150余处。项目部调集专业队伍,历时6个月完成高难度支顶锚索施工。洞内空间狭窄,采用低净空小型旋挖钻,配合“先下挖后回填”工艺;对无法一次成孔的2米桩,创新实施“三次扩挖成桩”。
项目技术团队解决溶洞桩基施工难题。
项目技术人员正在进行隧道测量。
隧道进口段岩体破碎、易坠落。经专家论证,采用锚索框架梁加固。施工面位于百米高、近垂直的悬崖,项目部搭设“空中栈道”,实施“悬崖凿壁”式精细作业,成功完成广西首例极限坡度锚索框架梁加固工程,为安全进洞扫除障碍。
科技铺轨:毫米精度铸就钢铁通途
2025年3月20日, 南凭高铁崇凭段全线铺轨完成。建设过程中,投入自主研发的CPG500型长钢轨铺轨机组进行铺轨作业,历经144天便高效完成165.75公里正线铺轨任务。
南凭高铁崇凭段铺轨作业现场。
2025年4月18日,南凭高铁崇凭段启动道岔闪光焊接施工。项目部首次投入使用联合铁科院研制的YHGC-800Z型公铁两用道岔移动闪光接触焊轨机,该设备具有轮轨与轮胎两种走行方式,具有整机横移以及顶升整机功能,焊轨机机头可180度旋转,通过支腿支撑实现在道岔铺设平台任意位置悬停焊接。
自主研发的CPG500型铺轨机正在布设轨枕。
铁路线上停放着运载轨枕的平板车。
其独创的楔形窄体焊接作业机头设计,实现了在岔区最小夹持宽度内“放得下”,在AT轨变截面处“夹得住”,有效解决了传统移动闪光接触焊机在岔区无法夹轨的瓶颈。该设备运用导轨加长与恒消耗量控制技术,将焊接精度误差严格控制在±1毫米以内,确保焊接后道岔结构几何尺寸精度。
作业人员正在对铺轨机配件位置进行调整。
作业人员协力整理设备线路。
南凭高铁崇凭段开通运营后,南宁至凭祥可实现高铁直达,动车直抵中越边境城市,两地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4个多小时压缩到1个多小时,进一步完善边境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中国对接东盟便捷的运输通道。
更多精彩图片,欢迎您的投稿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影像四局”(影像数据库)
进行投稿http://crec4.vcgvip.com/
-END-监制:路辉 审核:宋恒 朱旭统筹:宋恒 校审:文良诚编辑:张靳晶 许尧图文:史家民 刘玉才 吴怀球 王鹏 卢勇龙 赵梦婷 吕松洋 秦刘可 李兆帅 万磊
来源:建筑公司 七分公司 八分公司
主办:中国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文化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