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广东公司改革发展的征程上
在项目建设的最前沿在攻坚克难的第一线总有一群身影格外醒目
他们信念如磐 初心如炬
他们恪尽职守 无私奉献
他们冲锋在前 勇于担当
他们就是广东公司党员先锋模范!
颁奖词以专业“宽度”为视野 锻造攻坚利刃
以施工“速度”为追求 提升建设效率
以效益“深度”为根基 释放创新效能
他在盾构机轰鸣的钢铁洪流中
书写了一名技术先锋的责任担当
成为企业盾构施工中一面闪耀的旗帜!
纵横交错的城市地下交通网络,承载着万千市民出行梦想,你是否想过在这庞大工程的深处,有一群开路先锋用智慧与汗水拓展城市的维度。中铁三局广东公司深汕铁路项目工程师苗永军便是其中的一员。
专业宽度 融通技术版图 锻造攻坚利刃
从曾经亚洲最大的三线换乘地铁站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公园站到横穿城市中心繁华地带的广州地铁13号线,从“旧厂新营”打造标杆的管片厂到中铁三局在建最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工程深汕项目,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到运筹帷幄决胜地下的总工程师,苗永军12年如一日坚守在施工一线技术管理岗位,用脚步丈量城市脉搏,以技术攻克工程难关。
他先后开发了《邻近营业线超深竖井微震爆破施工工法》《超大直径盾构预制拼装导台施工工法》《超大直径盾构步进式高效空推施工工法》等22项专利以及7项省级工法,一步一个脚印把设想变为方案,把蓝图变为现实。
2022年底,拥有丰富盾构施工经验的他,调任深汕铁路4标项目总工程师。面对国内首个近距离并行高铁营业线的大盾构施工项目,他倍感责任重大。大临工程方案编制,标准化工装设计,盾构选型,配套泥水分离站、中继泵、水平垂直运输,盾构吊装、空推、始发、刀具管理,施工风、水、电配置,他用穿针引线式的统筹协调确保了项目首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顺利始发。
施工速度 融通技术版图 锻造攻坚利刃
在工作中,苗永军善于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他常说:
“技术管理就是在千头万绪中找准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合理优化技术方案,逐一破解施工难题,为项目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在东莞地铁R1线项目莞太路站至中心广场站盾构区间施工管理过程中,他带领团队紧盯施工组织、设备维保、刀具管理、出渣等重要环节,创造了单日掘进31.5米,单月掘进508.5米的优异成绩,为项目盾构高效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深汕铁路4标项目超深竖井施工阶段,他带领技术团队,不舍昼夜开展技术攻关,研发了紧邻高铁营业线超深竖井爆破开挖与震动监测参数设计及安全防护法,解决了竖井开挖难题,保证了施工安全。同时,将主体施工工艺竖井明挖逆作法变更为顺逆结合施工,立体交叉、上下同行、加快施工,攻克了标段控制性工程,缓解了后续工期压力。
效益深度 融通技术版图 锻造攻坚利刃
“时间就是金钱,进度就是效益,技术创新不仅要快,更要创造深度价值。”苗永军将效益思维融入每个技术决策。
项目大盾构始发阶段,邻近高铁营业线大直径盾构吊装施工风险高,管理难度大。他多番调研比对后提出“650T门吊+400T履带吊组合吊装”的施工方法,规避了营业线履带吊白天不能吊装的问题,确保设备周转使用6.3次,节约了一台门吊设备,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面对项目大盾构空推、初支结构始发、暗洞内组装等施工技术难题,他研发了超大直径盾构装配式预制拼装导台施工方法,在始发井内进行盾构机组装,实现竖井与导台制作同步进行,节约工期1个月。主导大盾构在暗洞内空推设计与实施,研发了超大直径盾构步进式高效空推施工工法,同时将原设计现浇箱涵变更为预制箱涵,优化设计方案,节约工期2个月。向创新要时间,向管理要效益,他带领团队将一项项技术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以专业宽度锻造攻坚利刃、以施工速度回应民生期盼、以效益深度释放发展红利,在四通八达的钢铁脉络中,苗永军用技术创新镌刻下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时代答卷。
编辑:董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