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先锋 蒋晓峰,现任城铁分公司供应管理部副部长,深耕行业二十载。近年主导北京、武汉、南京等多地地铁项目物资保障与创效,凭借高效供应链统筹,实现物资精准调度与成本优化。主持部门工作期间,率团队连续两年获评公司先进部门及子公司能力提升先进集体。个人多次荣获公司 “先进工作者”“岗位技术能手”,更蝉联两年“价值贡献奖”,是物资管理领域实战与创新兼备的骨干。
“物资管理没有捷径,就是遇到问题多交流、多思考、多创新,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城铁公司大交班会的经验交流现场,蒋晓峰一开口就带着股实在劲儿。这位常年奋战在项目一线的物资机械管理“老兵”,凭着自创的三“多”工作法,把一个个物资管理的“烫手山芋”变成了可复制的“解题方案”。
深夜里的“破局思考”:从源头筑牢管理根基。
2023年底的冬夜,蒋晓峰的手机屏幕还亮着,彼时有若干份合同的合规处理任务摆在面前。当不少人选择“统一签订分期协议”的常规做法时,他却在反复琢磨:“简单分期能解一时之急,但后续集中兑付的压力怎么办?”
他连夜联系兄弟单位交流经验,翻查历年合同数据,越想越坚定“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思路。他带着团队逐家对接供应商,通过电话沟通、实地走访等方式,精准梳理合同履行中的关键节点,深入了解各方需求与顾虑,整理出“源头预防+合同优化+机制缓冲+定向安抚”的详细方案,得到公司认可并在各项目顺利实施。
针对合同规范问题,他牵头优化合同范本,完善付款方式,增加合理缓冲条款,既保障了合规要求,又为长期合作留出空间。供应商看到蒋晓峰实打实解决问题的态度,反而加强了信任感。凭借这股子钻研劲儿,公司在规范合同管理的同时,实现了供应商关系的良性维护,为后续项目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大干中的“精准调度”:让资源用在刀刃上。
2024年郑州地铁7号线项目进入攻坚阶段,物资保障成了关键。面对品类繁杂的风水电材料和紧张的资金调度压力,蒋晓峰没有慌神。深夜的办公桌前,他对着物资清单逐类分析,目光停留在占比最大的电缆上:“能不能通过优先级调整,把电缆稍微放一放,保证其他关键材料供应,让资金流转更高效?”
第二天一早就组织工程、物资团队细化清单,按照施工工序以及材料进场先后顺序进行排序,随后带着诚意与供应商逐个深入沟通,达成共识,通过合理调整付款节奏,保障各工序材料能够及时供应。
在他的精准调度下,石材、铝板、风管、电缆等材料按时进场,项目攻坚顺利推进。“物资管理就像弹钢琴,每个音符都要准,才能奏出协奏曲。”蒋晓峰笑着说,这种“精打细算”的背后,是对项目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资源的极致运用。
管理中的“模式创新”:换思路降本增效。
在现场巡查中,蒋晓峰发现辅材管理存在消耗难以控制的问题。2024年南京地铁5号线项目筹备期间,面对“无预付款、资金需高效利用”的挑战,他又开始琢磨新办法:“辅材管理能不能换个思路?让使用者更有责任心?”
他连夜调取近3年7个项目的辅材数据,反复测算分析,又向风水电专家请教,得到“劳务队对用量更敏感”的启发。第二天,他组织项目团队与劳务队代表座谈,把“辅材分包至劳务队”的想法摊开讨论,细化责任分工与激励机制。此项工作推行后效果显著,但蒋晓峰也没有掉以轻心,每次物资进场前都会派专人核对型号、材料、合格证、出厂证明等资料,既保证了辅材质量,又让损耗大幅降低。同时他还带领团队整合了零散供应商资源,供应链效率明显提升。这一成功模式很快在武汉、北京等新项目推广,并入选了股份公司降本增效案例。
同时蒋晓峰在整理车辆台账时注意到,不少2015、2016年购置的燃油车即将进入报废期,维修和运营成本逐年上升。“新能源车辆运营成本低,还不受限号影响,是不是可以试试?”
他先在厦门、天津开展新能源车辆租赁试点,用数据验证了运营成本优势后,制定了“报废一批、替代一批”的更新方案,计划两年内逐步完成新能源车替代。“管理要往前看,既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这种前瞻性布局,为公司机械费用管控提供了长期支撑。
“遇到问题不绕路,遇事多琢磨,不懂多请教。”这是蒋晓峰常挂在嘴边的话。从合同管理的机制优化到辅材采购模式的创新,从资源调度的精准施策到机械租赁采购的思路转变,他用“多交流、多思考、多创新”的三“多”工作法,把一个个物资管理难题变成了可复制的经验,把物资管理工作做到了“点子上”,为企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来 源:城铁分公司
责 编:顼泽坤
审 核:贺玉琴、耿直
审 定:张陕峰
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