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分公司7月25日中铁四局七分公司举办“第四届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活动日”
公司16名优秀工程技术人员
荟萃一堂共享属于奋斗者和追梦人的荣光
他们是企业发展的硬核力量
他们是企业前行的价值引擎
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奋斗
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坚守
他们用实际行动有力诠释了
最美的青春在一线最美的青春是奉献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公司党委宣传部联合技术管理部
推出第四届优秀工程技术人员风采展
第一期展示人员为:夏旋旋、杨元芳、周先争、马龙超
夏旋旋 夏旋旋,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先后参与青岛地铁二号线西延段、西成铁路等项目建设,现任西成铁路1标项目二分部工程部技术主管。
技术护航:将知识实践化解施工压力
他始终扎根一线,为现场施工提供优质的技术保障。其中,青岛地铁2号线西延项目小港站周边环境复杂,建筑物密集,他和团队通过对敏感区域精准控爆的研究,实现了超大竖井全断面一次爆破开挖,提高了施工工效,成功解决了周边环境复杂,大断面开挖施工技术难题,达到了快速、安全、经济施工目标,同时有效减弱了爆破有害效应带来的施工舆情压力,竖井顺利落底比原计划工期节省1个月时间。
主动作为:优化设计助力降本增效
在参建西成铁路项目期间,他凭借细致严谨、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不断破解工程难题。他全力汲取知识养分,每日钻研施工规范和图纸,主动协助项目总工开展二次经营工作,根据实际施工遇到的难题,对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仔细研究优化,积极推动设计变更,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研传并举:从解决难题到培育人才
他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积极参与专利和工法的研发工作。他先后参与2项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他作为第一执笔人,所撰写的工法通过了2021年安徽省省级工法的评审。他不仅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还致力于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在任职技术主管期间,他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传、帮、带”,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及相关技术能力提升活动。先后荣获公司优秀青安员、先进生产(工作)者、明星师徒等称号。
▲夏旋旋进行技术培训
杨元芳 杨元芳,毕业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专业,先后参与了兰新铁路、商合杭铁路、莱荣铁路、崇凭铁路、西成铁路等项目建设,现任西成铁路1标项目经理部工程部主管。
戈壁埋种:勤跑现场筑牢内业基础
她入职后便扎根戈壁,自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担任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三工区工程部资料员。工作中,她熟记图纸及相关验标,勤跑施工现场请教学习,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得心应手,最终独立完成项目档案编制工作,所做内业顺利通过静态验收,向业主、铁路局移交项目档案1400余卷。
笃行不怠:脚踏实地获得多方认可
2016年,她参与了商合杭巢湖北制梁场取证工作,主责箱梁技术档案的编制,针对箱梁专业性强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她对接试验,统筹物资,努力钻研学习,在最终认证过程中,档案无一扣分项,得到了局投产鉴定组专家和其他领导的一致肯定。她在商合杭担任资料员和信息化管理员时,成功使项目的铁路管理系统平台以及内业管理从考核倒数逆转为第一名。
开花结果:不忘初心实现自我价值
杨元芳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2012到2025年期间,完成项目档案的编制5800余卷,完成向各个业主及委管单位的档案移交4500余卷,其中宝兰项目档案参加了国家档案验收,经过为期三年的预验、初验、终验,在2024年11月顺利通过验收;在公司举办的首届项目工程部资料员培训班担任了铁路项目档案的培训老师。因表现优异在2018年转为正式员工,先后荣获公司优秀劳务技术人员、公司先进女职工等称号。
▲杨元芳整理内业台账
周先争周先争,毕业于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专业,现任西成铁路1标项目二分部商务主管。
扎根一线:专业坚守促生产
他参与了吴定高速、太凤高速、西成铁路等项目建设。从一线技术攻坚至成本管控统筹。任职技术员期间,他参与编制了《黄土隧道台阶法施工专项方案》,方案中的“短开挖、快支护、勤量测”工艺,有效缩短了初期支护闭合时间,抑制了拱顶沉降速率。
勤奋不倦:勇于创新保施工
2020年,他参与太白至凤县高速公路岩石隧道施工。相较于黄土之“软”,此处石英砂岩单轴抗压强度高达180MPa,传统爆破工艺经常导致超挖超标。他与项目技术团队积极应用“光面爆破结合液压破碎锤辅助开挖”工艺,通过精确计算装药量、优化炮孔布置,将超挖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他主导建立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体系,综合运用地质雷达与超前钻探技术,成功预警断层破碎带1处,规避了重大安全风险。
恪尽职守:精打细算创效益
2022年,他在西成铁路从事商务工作,参与构建“量价双控”成本管理体系,于“量”的维度,借助BIM模型优化钢筋下料方案,降低钢材损耗率1.2%;于“价”的维度,建立材料价格动态预警机制,结合季节性运输成本波动,预先锁定水泥、钢材等主材采购价格,有效节约成本。同时,参与2次设计优化经济性论证,其中“隧道弃渣资源化利用方案”大大降低了弃渣运输成本,并减少生态扰动,实现工程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
▲周先争查找运距资料
马龙超马龙超,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任西成铁路1标项目一分部技术员。
精进技艺:在学练互促中锻造过硬本领
入职后,他对站场路基关键工序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系统性学习,不满足于“会操作”,更追求“懂原理”,聚焦学习地基处理、路基填筑、边坡防护等核心工艺。他逐步提炼出“三测两复”工作法——初次放线后交叉复核、工序交接时双向验证,将郞木寺车站道岔区、站台墙等关键部位的测量精度牢牢控制在毫米级。
扎根现场:用高标准守护工程质量
2025年5月,西成铁路1标郎木寺车站进入场地移交的施工关键期,他在此阶段严格执行“三查四对”:开工前系统核查图纸参数、施工方案与技术交底文件,筑牢前期基础;施工中逐项核对轴线位置、标高控制、尺寸偏差及工艺标准,实时把控过程质量。他以专业与严谨,为车站场地按时移交保驾护航,在高原铁路建设工地上书写着属于青年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坚守一线:发挥才智做好技术保障
他发现站场排水系统与路基填筑的测量放线存在重复作业后,当即梳理流程、合并工序,用一次精准测量同时服务两项施工,将原本2小时的工作压缩至1小时。这些源于现场的“微创新”,不仅为班组有效减负,更提前规避了重复施工可能带来的误差风险,让技术保障真正成为推动施工的“加速度”。
▲马龙超在重力式挡墙测模板标高
编辑策划:党委宣传部 技术管理部
审 核:方荣才
主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