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在宣芜02标项目部,有这样一对令人称羡的“85后”工地夫妻,丈夫孙运波是项目生产负责人,妻子于洋是综合办主任。他们一路相知相守,在项目上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来,给大家介绍下,这是我媳妇儿于洋。”为了能和丈夫聚在一起,于洋在忙完上一个项目的工作后,便主动申请调入宣芜高速改扩建项目。妻子抵达的那天,孙运波的笑容就没收起过。
于洋的性子内向严谨,工位永远摆放整齐,各种文件分门别类放在文件框里,连便笺纸都按颜色排成利落的斜线。用丈夫孙运波的话说,“于洋办事很规矩,制度怎么写,她就怎么干。”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份执着,初来乍到时还生出了一场“风波”。
“孙哥,听说嫂子跟食堂大姐拌了嘴。”刚从现场回来的孙运波闻言,立刻赶往食堂。
“大姐,今天肉又没买对,羊肉你换成了猪肉,还有这几样菜都没买,这跟我们定的菜谱对不上。”于洋边清点食材,边跟食堂厨师说着。面对厨师大姐“实在难买,只能换相近食材”的解释,于洋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急切,现场气氛逐渐紧张起来,孙运波抿着嘴快步走进食堂。
了解到事情原委后,径直上楼找到食堂厨师沟通协调:“买菜困难在所难免,咱们可以灵活调整,大伙儿也能理解。小于做事一板一眼了些,她这么坚持也是为了项目部后勤保障,还请您多包涵。”孙运波三言两语巧妙化解了矛盾。
几天后,办公室党群干事孙元兴又说起了这一幕:“于洋姐,孙哥待你真好,之前可从没见他向谁这样说软话呢。”听闻此言,于洋轻讶道:“这事他都没跟我说啊!”那份藏在细节里的支持,让这个内向的姑娘不禁上扬起了嘴角。
孙运波的工作总离不开施工现场,忙起来连轴转是常事。为了不让丈夫分心,于洋也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前干过物资、计合,一板一眼地干久了,自己也变得刻板了些。行政后勤我是第一次接触,但一段时间摸索下来,发现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如今的她不再像刚来时那样“高冷”,会主动和同事交流,遇到问题也能大方地和大家讨论。
碰上项目施工大干,孙运波连续一周早出晚归。于洋算着时间,提前把保温桶里的热汤热饭放在他的办公桌上。怕他熬夜犯困,又悄悄在抽屉里塞了罐提神的薄荷糖。用她的话说:“运波在前面拼,我把后方顾好,他才能少分心。”
而这些小小的心思,孙运波也都记在了心里。“于洋坐车晕车,但开车不晕车,等到项目正式通车了,就让她看看自己建设的道路。这条路,不仅连通城市发展,更是我们成长最好的见证。”孙运波满是骄傲。
素材:宣芜采访团供稿:朱梦瑶编辑:王耀宇校核:修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