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在中铁二十三局三公司荣誉室的墙上,一面褪色却依然鲜红的锦旗静静悬挂在墙上,“大禾山隧道尖刀连”八个鎏金大字在聚光灯下闪耀着夺目光芒。这面由铁道兵党委授予的锦旗,见证了1955年鹰厦铁路咽喉工程大禾山隧道中,那场以血肉挑战花岗岩的传奇。
▲“大禾山隧道尖刀连”锦旗
1955年的福建武夷山区,硝烟虽已散去,但台海局势依旧剑拔弩张。全长1460米的大禾山隧道,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横亘在鹰厦铁路咽喉处。清一色的F20级花岗岩坚硬如铁,风枪打在岩壁上溅起的火星,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类极限的挑衅。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一营一连的战士们,就在这样的绝境中立下钢铁誓言:“山大没有决心大,石坚没有意志坚!”
▲一连战士趟着水走向掌子面
按计划规定,隧道的掘进速度是日进2.4米,但开头日进度不到1米。连长尹尚龙,这位三五九旅的老炮手,日夜泡在掌子面,寝食难安。当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踏着泥泞突然出现,从风枪手手中接过剧烈跳动的风枪时,历史性的一刻诞生了。将军的肩头被震得红肿,粉尘染白了他的眉发,他却与副司令员郭维成展开了一场“风枪竞赛”。
▲用电瓶车拉装满石碴的斗车
“司令员亲自扛风枪,咱们还不加油?”尹尚龙一声呼喊,洞内“加油”声如雷贯耳。将军们带来的不仅是鼓舞——通风管被火速架设,黄豆、鸡蛋、奶粉迅速补给到战士碗中。尹尚龙更将战场炮术化为工程智慧,摸索出“连环爆破法”,日进尺从5.6米飙升到19.5米,创下全兵种纪录。
▲一营一连立功人员合影留念
235个日夜的生死鏖战,他们以提前118天的奇迹贯通隧道。当第一列火车汽笛长鸣穿越隧道时,“双手磨出千层茧,汗水冲开万重山”的歌声响彻云霄。铁道兵党委授旗“隧道攻坚老虎团”,一连更赢得“尖刀连”殊荣——锦旗上的尖刀,正是刺破万难的精神图腾。
▲雅西高速干海子特大桥
时光流转,锦旗上的硝烟味渐渐淡去,但铁道兵精神却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在宝成铁路二线熊家河隧道施工现场,“尖刀连”的后代们面对电气化铁路施工的重重险阻,发明 “铺轨机+平板车+龙门吊”组合,将铺轨效率提升三倍,创造单口月成洞112米的纪录。在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他们攻克复杂岩溶地质难题,刷新国内双线铁路隧道最长纪录;在雅西高速干海子特大桥,他们用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让大桥在安宁河地震断裂带上稳如泰山,创下四项“世界第一”纪录,成为打破“蜀道难”的一张靓丽名片。巴中恩阳义阳大桥、成昆复线金沙江大桥……面对一项项难题挑战,他们依然像当年攻克大禾山一样勇往直前。从天山脚下的奎先隧道到横断山脉的云端天路,从抗震救灾的前线到祖国大江南北的建设现场,新一代铁建人正用行动续写着“老虎团”“尖刀连”的传奇。
▲铁道兵二十三团担负施工的大禾山隧道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精神永恒。大禾山隧道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尖刀连”的旗帜永远飘扬在铁建人的血脉里。当新时代的工程人仰望这面旗帜,风枪的突突声犹在耳畔。它提醒我们:最硬的岩石,终将臣服于最坚韧的意志。当旗穗再次被风扬起,它像当年导坑里的风枪口,像今天掘进台车上的钻臂,也像未来伸向远方的钢轨,呼啸着,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