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机械工程| CranesChina 近日,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为中船海装定制的最后一批25MW海上风电塔筒法兰顺利发货。这批总计16件的巨型法兰总重达219吨,最大单件直径达12米,将全部应用于中船海装25MW海上风电机组样机的安装。业内人士分析,16件法兰对应同一台风机的配置,意味着中船海装H305-25MW平台样机的塔筒安装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通常情况下,塔筒法兰发货后3个月内即可完成整机吊装,结合中国中车20MW机组的时间经验,此次发货预示该样机有望在2025年10月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前亮相。
作为中船海装新一代海上风电“巨无霸”,H305-25MW机组自2024年北京风能大会发布以来备受关注。其风轮直径达305米,单机功率覆盖20-25MW,塔筒直径可定制为9.5-12米,适用于浙江、福建等中高风速海域。与前代H260-18MW机组相比,该机型叶片长度增加20%,发电量提升38%,风场综合开发成本降低5%以上,收益率提升10%。尤为突出的是,其整机国产化率达99%,叶片、齿轮箱等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化,并创新采用机舱后机架模块化设计,通过机舱吊机技术将运维效率提升10%,成本降低30%以上。
此次塔筒法兰的发货,标志着中船海装H305-25MW已完成关键技术验证。根据行业惯例,塔筒安装后需在24小时内完成主机吊装,而主机与叶片的台架测试通常需3-6个月周期。参考东方电气26MW机组的进度——其153米叶片于2025年5月完成静载测试,6月实现并网测试——中船海装的25MW样机有望在三季度启动海上吊装。值得关注的是,该机组还配置了黑启动+构网型技术,通过机电深度耦合将电网支撑能力提升80%,有效解决深远海电网稳定性难题。
当前,中国海上风电已进入“25MW+”时代。截至2025年7月,东方电气、金风科技、中船海装、电气风电四家整机商均推出叶轮直径超300米的25MW级机型,且产品发布集中于2024年北京风能大会。其中,东方电气26MW机组已于上月完成全工况并网测试,其150米叶片可抵御17级台风,年发电量超1亿千瓦时;金风科技GWH300-25MW则以300米风轮直径和60米/秒抗台能力为核心优势。中船海装H305-25MW凭借“高可靠、高发电、低成本”的设计理念,在发电量与经济性上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随着我国第四代海洋工程安装船“志高号”“志远号”的竣工,深远海吊装能力已实现质的突破。这对“双子星”组合可在离岸100公里海域作业,单台风机安装周期缩短至2-3天,且能精准吊装3600吨级部件,为25MW级机组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业内预测,2025年将成为25MW+海上风机的“秀场”,漳州六鳌等示范项目已规划安装25MW机组,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正式迈入“超大型化”发展新阶段。
从16兆瓦到25兆瓦,中国海上风电装备仅用3年时间完成功率等级跃升。中船海装H305-25MW的吊装,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验证,更是中国风电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集中体现。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这场“海上风电竞速赛”将持续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整理发布 | 编辑 | 之然 城希来源 | 风电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