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碧波之下筑长城

2025-10-18 21:54:38浏览:169 来源:中交一航局三公司   
核心摘要:碧波之下筑长城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的海面上,渔民老陈驾着小船缓缓驶过熟悉的养殖区。不远处,一道绵延近千米的特殊屏障静静矗立于碧波之间,宛如一条守护海洋的“蓝色长城”。而就在数月之前,这片海域还面临着施工可能引发的生态威胁。如今,这道创新研发的悬挂式防污帘,正悄然守护着这里的每一片蔚蓝、每一处生机。 长海试验基地水工、土建及配套工程项目所在地是一处生态极为敏感的海域。周边养殖区星罗棋布,各类海生物在此繁衍生息。然而,项目推进中的基槽挖泥、抛石等工序,却可能产生大量悬浮泥沙,对海洋生态构成潜在风险。 项目总工魏昂站在码头边,凝视着湛蓝的海水,道出最初的忧虑:“传统的施工工艺,很难控制悬浮泥沙的扩散。根据物理数学模型测算,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最远可扩散至0.85公里之外。” 工程技术部长王志栋进一步补充:“当悬浮物浓度超过9毫克每升,就会影响浮游动物的存活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旦浓度超过200毫克每升,将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威胁。” 面对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展开了艰苦的技术攻关。施工员刘欣回忆:“我们首先开展精密的挖泥试验,建立GPS基准站,采用先进测量控制系统,将施工区域划分成精细网格,像绣花般精准控制每一抓的挖泥位置。” 试验数据逐渐揭晓:悬浮物浓度增量超过10毫克每升的影响范围达0.1691平方公里,超过150毫克每升的区域也达到0.1931平方公里。这些数字背后,潜藏着周边养殖区可能面临的生态风险。 历经无数次研讨与试验,一个创新方案逐渐成形——悬挂式防污帘系统。魏昂形象地描述:“它就像在海中竖起一道巨大的‘窗帘’,将施工区域包围起来,有效阻隔悬浮泥沙的扩散。” 防污帘的设计凝结着团队的智慧:以特制双层土工布为主体,在海水中竖向展开,总高达20余米。浮体直径80厘米,每20米为一段通长布置,下方悬垂经特殊处理的土工布,直抵海底泥面。帘布下方配置重达100公斤的混凝土悬坠体,间距1米,确保防污帘在水中稳如磐石。 “最考验我们的是锚固系统。”王志栋指着设计图解释,“每个8吨重的锚块,间隔10米布置,通过抗拉强度不小于25吨的聚乙烯绳与浮体连接,如同为防污帘打下牢固的‘地基’。” 防污帘的安装,堪称一场海上精细作业的典范。考虑到施工区域航道受养殖渔排影响,团队特别选用2000吨自航平板驳吊机进行安装。 刘欣全程见证了安装过程:“防污帘进场后,我们先严格验收,随后像折叠巨型窗帘一般,将土工布按横向加强带正反折叠成2米厚,再按20米一段绑扎起来。” 安装的关键时刻,海上作业展现出工程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施工船精准定位后,防污帘从船尾缓缓入水,如展开一幅壮丽的海上画卷。潜水员随即入水,对防污帘的位置与形态进行精细调整。每个锚块通过两根拉锚绳与防污帘呈八字形连接,确保整个系统在风浪中岿然不动。 尽管受水流、水位影响,防污帘会出现一定的弧形变化,但这都在设计允许范围内。魏昂表示:“我们建立了定期巡视检查制度,一旦发现破损立即修补,确保防污效果始终在线。” 防污帘投入使用后,成效立现。配套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施工区域周边的悬浮物浓度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周边养殖区水质保持优良状态。 “这道防污帘不仅守护了海洋生态,也为我们赢得了周边渔民的理解与支持。”王志栋欣慰地说,“如今经过这片海域,常能看到渔民向我们竖起大拇指。” 夕阳西下,金色余晖轻抚着防污帘,远处渔船正缓缓归航。这道绵延千米的屏障,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晶,更是工程建设者生态意识的生动写照。它如一位忠实的守护者,在碧波之下筑起一道看不见的生态防线,让海洋生物得以安宁栖息,让蓝色经济永续发展。 素材:第十项目部供稿:陈灵编辑:杨建朋校核:修明霞往期精选关于号召建筑行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营造风清气正行业环境中走在前作表率的倡议书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铁七局南京公司】中铁七局南京公司新闻半月报 | 十月(上)

上一篇:

【中国电力报】AI是破解电力 “稳定与灵活” 之困的关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