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公局四公司项目部院里的老桂树,粗壮的树干爬满苍绿青苔,裂纹像被时光揉皱的锦缎,顺着树干蜿蜒向上——那是半世纪来,它独自经风历雨的印记。枝桠偏生得肆意,墨绿叶片层层叠叠,把整个院子笼在浓得化不开的荫凉里,连中秋的晨雾都似被这绿意托着,慢悠悠地在枝叶间绕。难怪古人会说“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这树与节令的相守,原是时光里最从容的约定。
我是项目宣传员,总爱拿着相机蹲在树下,想把这抹生机定格进宣传稿。可每次按下快门,都觉得镜头装不下满院的甜香,更装不下它与工程人共生的那些岁月——那香气里,藏着比光影更厚重的故事。
前几日秋雨绵绵,我路过桂树时,正见雨滴顺着叶片滚落,打在金桂花瓣上,像珍珠砸在软玉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可那些花瓣半点没有蔫蔫的模样,反倒在雨水冲刷下愈发鲜亮,香气也变得清冽——不是平日里的甜润,是带着水汽的通透,顺着风飘进办公室,混着打印机的油墨香,竟生出一种奇妙的和谐。忽忆起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原来这仙泽般的香气,连风雨都掩不住它的清辉。
这画面忽然让我想起“雨天抢工”的日子。今年汛期,为了护住桥墩基坑,新天津桥的同事们披着雨衣在雨里扛沙袋。雨水顺着安全帽檐往下淌,浇透了工装,贴在身上冰凉,可没人停下脚步,手里的劲头半点没减。就像这桂树,即便在风雨里,也守着自己的芬芳,不慌不忙地把坚韧藏在花瓣里。正如诗句“硬骨淬霜华”所写,这份在磨砺中坚守的模样,原是工程人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今日放晴,阳光透过桂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青石板上织出斑驳的光影。满树金桂像被镀了层暖光,花朵簇拥在枝头,风一吹,金瓣便轻悠悠地飘。有的落在青石板上,一片叠着一片,慢慢积出薄薄一层“金毯”,脚踩上去软乎乎的,还能听见花瓣被轻轻压出的“沙沙”声,露水混着桂香沾在鞋底,走几步都带着甜;有的被风卷着,绕着院角的石凳打了个转,又飘向晾衣绳,几片粘在同事浅蓝的工装上,风一吹,金瓣晃啊晃,倒像把天上的星星摘了几颗,缀在布面上。
我举着相机连拍,镜头里桂瓣与阳光相映,忽然明白晴日里的桂树为何动人:它不似桃李开得张扬,却用细碎的花朵攒起热烈的香气。就像项目上的同事们,平日里各守岗位忙着手头的活,不声不响,可凑在一起,就能建起横跨江河的桥、铺就通达四方的路。这恰如“身影平凡志高尚,汗珠洒处见奇功”,平凡中的汇聚,自会成就不凡的力量。
我蹲下身,指尖刚碰到一片花瓣,温软的触感便漫上来——像碰着了刚晒过太阳的棉絮,还带着晨雾的微凉。露水沾在指腹,凉丝丝的,转瞬又被体温烘得化了。鼻尖先于思绪缠上那股香,我忽然好奇:这棵桂树是哪一年、被谁种下的?
许是多年前,前辈们还推着独轮车运建材,歇脚就坐在桂树苗旁,念叨着“等树长大了,咱们修的路也该通了”。如今树已亭亭如盖,脚下的道路早已四通八达,当年的憧憬,都化作了往来车流的喧嚣与安稳。
这时手机震动,是妈妈发来的语音,语气里满是笑意:“桂树开花了,又给你寄了桂花糕还有桂花蜜,记得去取。”这声音混着身旁的桂香,忽然就把记忆拽回小时候。晨雾又浓了些,我捏着手里的桂花,指腹还留着花瓣的温软,鼻尖的香也愈发清晰。原来这么多年,妈妈寄给我的不只是桂花,是她怕我想家的心意,是藏在花瓣里的牵挂;而项目院的这棵老桂树,装着的是几代工程人的记忆,是他们把青春埋在工地、把责任扛在肩上的坚守。
我掏出笔记本,在稿纸上写下:“项目的桂树开了,香里有乡愁,有工程人的时光,更有自然与建设的温柔相拥。”我渐渐明白,老桂树的香从不是凭空来的,是它把岁月酿成了甜;我们的坚守也不是凭空来的,是把每一份责任融进了时光。
回到办公室后,我用键盘敲出:“这满世界的甜香,是岁月最温柔的馈赠——给扎根项目的我们,给牵挂我们的家人,也给每一个在平凡里坚守、在自然中成长的生命。”恰如“天香染衣袂,岁月赠温柔”,这香与坚守,终将在时光里沉淀成经久不散的香。
供稿|孙华丽 编辑|陈兆宇 审核|范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