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二公局四公司】飞跃积石峡(四)丨我在高空“喂”混凝土

2025-10-18 19:52:20浏览:142 来源:中交二公局四公司   
核心摘要:飞跃积石峡(四)丨我在高空“喂”混凝土
中交二公局四公司编者按 青海大清公路(青海大河家(甘青界)至清水段公路工程)是青甘两省之间的省际快速通道,项目建成后将强化京藏高速等国家高速公路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国家重点公路与青海地方路网的高效衔接。二公局承建的青海大清公路2标长2.3087公里,桥隧比高达67%,涵盖了积石峡黄河特大桥、旱平中桥、专堂大桥和旱平隧道,施工难度集中、技术要求极高,堪称全线“最难啃的硬骨头”。其中积石峡黄河特大桥是青海黄河中上游跨度最大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也是大清高速公路贯通东西的“咽喉”工程。二公局建设者在悬崖上修便道,峡谷中通水路,通过科技创新巧吊装、保浇筑,与山河较量,跨越天险。二公局官微开设专栏《飞跃积石峡》,深入积石峡黄河特大桥建设一线,讲述二公局建设者天堑变通途的奋斗故事。 在百米高空给钢铁骨架“喂”混凝土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当80段拱肋在云端精准对接 一场更考验耐心与技术的“续骨注血”战正式打响 要把3609.1立方米C50高性能混凝土 一次性、不间断地压注进16根拱肋钢管中 形成混凝土与钢管相结合的“套箍”复合效应 全程哪怕中断一刻钟都可能前功尽弃高空“喂”混凝土到底有多难?积石峡黄河特大桥的施工条件 从一开始就为“连续供料”设下了重重难关 01场地制约大桥横跨黄河水库两岸坡度近乎垂直无法搭建大型拌合站只能依靠两座小型拌合站协同供料 产能刚够需求02天气挑战峡谷瞬时风力可达10级 高空作业平台晃动剧烈 天泵随时可能因强风“罢工” 03体量巨大单根拱肋需一次性压注225.6立方米混凝土 相当于26辆罐车的运输量 04材料敏感C50自密实补偿收缩混凝土对时间极为敏感 运输、泵送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否则将凝固报废,造成堵管 生产、运输、压注三大环节像齿轮一样“咬合”推进 面对挑战建设团队将整个流程拆解为 “生产—运输—压注” 三大环节它们像精密齿轮一样环环相扣、紧密协作 # 生产端 #试验500次,给混凝土上“双保险” 团队历时三个月开展500余次配合比试验 成功攻克高原高寒条件下 C50自密实微膨胀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 实现了混凝土拌合完成6小时后 坍落度仍能达到240mm、扩展度610mm、含气量≤2%、黏度21s等关键指标 旱平、积石峡拌合站均配备生产应急小组 提前备好人工投料比例 发电机随时待命确保混凝土“不断料” 因高原昼夜温差大白天要防混凝土干得太快 夜里要防温度过低影响流动性 拌合站、天泵处试验室人员全程驻场 根据扩展度、坍落度、含气量、温度 实时调整外加剂掺量让每一方混凝土的状态都稳定达标 # 运输端 #分钟级路线图,上演“混凝土接力赛” 团队画出了一条“分钟级路线图” 沿途3个临时疏导点实时通报路况 保障罐车畅通无阻黄河码头安排2艘驳船轮流接驳 全过程精准控制熟化与泵送时间 避免混凝土“等太久”质量发生变化 码头的转运平台上2艘驳船轮流待命 六辆罐车“车到即走、船到即卸” 抵达大河家岸后通过天泵泵送至地泵进行管内混凝土压注 整个过程像“接力赛” 将生产、熟化时间、泵送时间控制到3小时内 避免混凝土在运输中“等太久” # 压注端 #顺序施工+实时监测,杜绝中断 16根拱肋严格按“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左右交替”顺序压注 泵管连接前反复检查密封性避免漏浆 管压过程中作业平台设置监测员 紧盯压力表与出浆口实时调整混凝土状态专人观察返浆情况确保混凝土填满钢管每一处缝隙 既不中断也不浪费28天连续作战终成“钢铁之躯”当最后一根拱肋的出浆口流出均匀密实的混凝土 这场持续28个日夜的“云端续浆”之战 终于圆满收官没有宽敞的场地没有多余的缓冲全靠建设者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控 才让3609.1立方米混凝土 如血液般源源不断注入大桥的“骨骼”之中 如今站在黄河岸边抬头望去 大桥的拱肋挺立如虹那不仅是钢铁的力量更是一群建桥人用专业、坚守与智慧 在高原峡谷间写下的——关于精确与韧性的工程诗篇 来源丨中交二公局微信公众平台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设计研究院】乐享秋日健身,绽放活力风采

上一篇:

【中交二公局四公司】青海官燕道路整治1标沥青摊铺顺利完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