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朔风呼啸,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荆棘丛生在山西朔州平鲁区的黄土高原深处
公司国家电投平鲁120MW风电项目正拔节生长这里海拔超2000米风机机位所在的高山山脊处
纵坡坡度高达 20%项目“90后”青年占比62.5%他们用安全帽作盾、以扳手为剑
在苍凉山巅书写着新时代
青年建设者的攻坚传奇
01.翻越天堑,建材攀上千米山梁
初到平鲁,天地间尽是皑皑白雪,连绵的山峦与广袤的原野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仿佛一幅素净的水墨长卷在眼前缓缓铺展。项目负责人王昆望着蜿蜒如羊肠的山路倒吸凉气,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在眼前有了具象化
。风机无论是从吨位、长度还是高度来看,都给运输环节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运输道路 如铁索缠绕山峦,黄土沟壑间车辙深嵌,车轮碾过处,碎石簌簌滚落,两侧峭壁斜压而下,仿佛随时会将这蜿蜒的路径吞噬。
为保护当地生态,项目青年突击队队员背着
20公斤的全站仪,每天徒步3公里放线,在碎石坡上踏出测量路径,不少队员的鞋底已磨穿多双
,“哪怕爬,也要把点位测准!”通过科学规划,运输路径从
70公里缩短到39.25公里。项目团队用挖掘机在崖壁边拓宽路基,平整出
四条进场主干道,再修建通向各机位的支路八条
,同时,创新施工办法,以无人机为“空中桥梁”,让混凝土穿越陡峭地形直达施工点。
从首车建材“爬”上山梁到如今
首台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
,重达232吨的风机设备正逐渐在千米山巅“安家”。
02.凿破顽石,用钢钎啃下硬骨头
平鲁山地岩层以玄武岩为主,硬度达莫氏
7级,常规挖掘机开挖如同“鸡蛋碰石头”。
项目青年攻坚小组采用挖机
+破碎锤的施工工艺,将岩石破碎运出。首个风机基坑于
5月18日顺利完成开挖。“每破一方石,就离并网更近一步”,王昆说,如今,
5台风机基础基坑如刀削般平整,坑底岩石断面可见细密的分裂纹路。
对比基坑开挖,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更是一场与自然和技术的“硬仗”。由于搅拌站距离风机点位较远,路况复杂,且多为崎岖山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难关前,项目青年突击队
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及道路模拟运输、车辆测算等方法
,通过科学排期与全流程监测,确保施工不间断。
每一个风机基础,需要
944立方混凝土持续浇筑。项目生产经理张军带领团队从早上
6点持续坚守到第二天凌晨
2点,每一方混凝土,都凝结着对品质的执着;每一次挑战,都淬炼出绿色发展的决心。
03.守望“孤岛”,把苦日子过成“热灶台”
在山巅沟壑间,比寒风更凛冽的,是建设者们扎根的日常,夏夜的蚊虫在施工灯下织成密网。面对项目驻地距最近村镇
20公里,采购物资难,娱乐设施少等难题。综合办“
90后”主任骆峰采取“清单化统筹+本土化联动+文化化暖心”的组合策略
。 他牵头梳理物资需求清单,定期联合周边村镇的超市建立“点对点”配送机制,实现物资需求当天送达。针对娱乐匮乏问题,
项目开设职工书屋和露天影院
,不仅让钢筋水泥的工地有了墨香与光影的温度,更成了凝聚人心的“精神充电站”。
暮色降临,工地旁的空地上总会支起简易烤架,串儿在铁板上滋滋冒油,烤焦的边角像极了他们被晒黑的脸颊。这口烟火气,就是给岁月最好的回甘。
向“新”逐“绿”,蓄能未来。这里的山风会刻进皮肤,这里的岩石会磨平棱角,但当第一台风机转动时,所有的苦都成了勋章,让青春在能源转型的征程中永远向阳!
内容来源:公司团委素材来源:基础设施分公司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东新“视”界 推荐阅读华东公司举行2025届新员工见面会
公司召开2025年二季度成本分析会暨三季度催收清欠会
公司召开“安、质、环”2025年第二次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