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导语 近日,中交集团工会联合会主办的第八届“书香中交” 名家讲堂暨“书香浸润百年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职工诵读活动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集团工会共收到481部
员 工诵读作品,其中100部优秀作品进入职工诵读活动微信展播环节,综合投票结果和作品质量,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公司两名员工凭借扎实的诵读功底与深刻的情感表达脱颖而出,其中广东总部佛山广明高速文悦荣获一等奖、华北公司李慧真荣获三等奖。
自活动启动以来,公司工会积极响应集团号召,广泛动员公司员工参与,鼓励大家以声传情、以文聚力,多部作品入选优秀作品展播,让我们一起聆听她们的声音。
01《中国工会简史》——坎坷行进下白区工运的星星火种
广东总部佛山广明高速 文悦
点此打开音频原文坎坷行进下白区工运的星星火种
经过“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神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军事独裁集团,一方面举起屠刀,疯狂镇压革命的工人运动;另一方面接过工会的大旗,组织御用工会;同时运用多种政治手段,颁布种种法令法规控制工人运动,严禁工人罢工、总工:集会、游行。所有这些手段的运用,其目的就是要彻底剥夺工人阶级在革命高潮时期争得的一切政治权利。在这种大形势下,资本家也纷纷反攻倒算,不仅撕毁了所有对工人有利的劳资协议,而且还大批开除参加过斗争的工人。一时间,真可谓黑云压城、满天阴霾。
为了挽救处于危难中的革命力量,中共中央进行了紧急改组,并决定于1927年7月下旬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南下广东。鉴于时局的紧迫需要,决定集结革命力量在南昌举行暴动,8月1日发动了著名的“南昌起义”。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秘密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改组了党的领导机构并结束了党的右倾错误。
但是,在“八七”会议上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决议案》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随后发表的《反抗压迫工人工会的宣言》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都没能作出正确客观的判断,不承认革命的失败,看不到在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势力的强大,以及他们对工人运动镇压的残酷,还一如既往地号召工人像革命高潮时期那样“勇往直前地奋斗”,时刻准备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推翻反革命政权。不懂得复杂的斗争情势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不善于利用国民党的御用工会以及利用公开合法的条件和敌人内部的分歧进行合法的斗争,而是对合法存在的工会一律斥之为“黄色工会”,认为“职工运动目前的重要点,就是真工会与假工会之战”,全国总工会立场坚定、毫不含糊,“秘密地组织起来,仍照从前一样指导全国工人的斗争”,要求“工人阶级只能承认我们工人选举的真正工会领袖,反对新军阀无耻官僚的御用工贼霸占与改组的假工会”。虽然这些浴血反抗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的确给了反动统治集团沉重的打击,然而,力量悬殊的对比势必使工人运动受到更大损失。潜滋暗长的“左倾’思潮也必然会严重影响领导者的判断力,使革命的征程更加曲折坎坷。
党在摆脱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后,却又接连出现了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三次“左倾”错误都没能顺应中国革命的中心向农村转移的形势,将白区工人运动的方针、政策也采取相应的改变,反而坚持城市中心论,完全看不清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力量尤其是工会组织与工运领袖惨遭镇压、工运力量严重受挫、革命处于敌强我弱的低潮期的情势,不承认城市中敌强我弱的事实,更看不到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弱小的真实现状,还在幻想着如同十月革命一样的一呼百诺,一举推翻反革命政权。因而不断要求工会工作以夺取政权为目标,不断策划暴动。他们要求工人暴动、暴动、再暴动,结果使得大革命失败后幸存下来的那一点点有组织的工人的有生力量,受到了几乎倾覆性的打击。据中共六大时的统计,全国的工会组织由734个锐减到81个,工会会员人数很少,而且不能公开活动。暴动带来的惨痛教训,也逼迫那些热血领导者冷静下来思考对策。于是,1928年6月,党的六大开始部分地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使得白区工人运动有了一定恢复。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的加剧也为工人运动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在这种形势下,随着革命形势的稍稍好转,党内的“左倾”思想又重新抬头。
1929年11月7日至11日,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29人,来自全国8个省市地方工会、5个产业工会和闽西苏区,代表上海、天津、中国香港地区等地及苏区和海员、铁路等产业的赤色工会会员39800余人。大会通过了《工会组织问题决议案》《中华全国工人斗争纲领》《工人委员会决议案》《对黄色工会问题决议案》《农村工人工作大纲决议案》等12个决议,并发表了《告红军将士书》《致赤色职工国际及世界各国工人书》等13项宣言、通电和告工人书。总的指导思想是“革命高潮就要到来”,工人运动的方针“已不是发动日常斗争”,而是组织政治罢工“实现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党中央政治局次年6月还通过了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并制订了一个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大城市的计划,并雷厉风行地把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团、工会的领导机关合并成了各级行动委员会,为起义做准备。这个计划落实的结果是工人革命力量的严重损失,赤色工会组织被破坏,工会干部被捕被杀。赤色工会会员从计划制订时的2012人,短短半年时间,只剩下了700人。据1930年10月统计,在中国工人最集中的上海,赤色工会的会员已不到300人:赤色工会的会员比党员还少!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上台后,清了李立三的“左倾”政策。然而,他们认为李立三的错误是在“左”的词句下掩盖的右倾实质,于是在这种教条主义的“左倾”错误下,全国总工会在“斗争高于一切,一切为了斗争”的口号下,经常无条件地号召和组织政治罢工、游行示威以及武装暴动等冒险行动,几乎把纪念日变成了冒险主义“教徒”的“礼拜日”,使党和赤色工会几乎损失殆尽。到了1932年底,中共中央和全国总工会领导机关在白区已无法立足。全国总工会领导机关于1932年底被迫迁到苏区。而白区工作则由1933年建立的全总华北办事处和全总上海执行局承担,这两个机关也先后于1935年和1936年6月结束了活动。
从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底,在这长达八年多的时间里,在党的三次“左倾”错误的领导下,白区工人运动在坎坷中艰难行进。1935年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认识到“对白区群众斗争的领导方式,必须有彻底的转变”,同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重大转变,也清算了工人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实现了白区工运方向的根本转变,使自区工会工作有了正确的方向。在1935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运方针、任务与策略逐渐发生了转变,这些转变主要有:工运不再是暴动,而是以防御为主,积蓄力量以待机会;讲究斗争策略,利用一切合法、非法、公开、秘密的方式争取政治的、经济的、日常的、具体的胜利;取消秘密的赤色工会,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广泛联系和组织广大工人群众。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民族利益的主要矛盾,国内的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日渐高涨,各地纷纷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在救国会中,工人阶级是主要力量。而在日本加紧对华军事侵略的同时,日本资本家也利用其在中国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实力,拼命排挤中国民族工商业,更加残酷地剥削中国劳工,于是,各地工人频繁反抗,火山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1936年11月,在中共领导的工会组织的主导下,上海全市30家日本纱厂的4万余名工人举行罢工,经过近20天的抗争、相持,迫使日本资本家部分地接受了罢工条件。几乎与此同时,青岛9家日本纱厂2.4万余名工人在工会领导下举行反日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
上海、青岛日本纱厂两次罢工的胜利,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引下取得的,也是运用新的工人运动方针策略的胜利。这个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白区工人经济斗争与抗日救亡运动相结合的胜利,因而成为抗日战争准备阶段的重大事件之一,被毛泽东称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第一阶段的标志。
02《中国工会简史》——筚路蓝缕 开天辟地
华北公司 李慧真
点此打开音频原文中国工会简史第一章——筚路蓝缕 开天辟地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
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明确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领导、组织和推进工人运动,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强调“党在工会中要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这一决议的制定和贯彻,使中国工人运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思想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指导,工人阶级、工运干部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在组织上,针对行帮会党普遍存在的事实,明确提出组建各种产业工人工会,强调党对工会的领导和独立进取的政策,以避免工会所发动的政治斗争与党的纲领不相符。在策略和行动上,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当时社会的性质,民族、阶级的矛盾特点和革命发展的趋势,并从中制定与完善工运的方针、任务和策略,保证了工人阶级与国内外敌人的斗争目标明确、进退有据和行动一致。
当时政治环境迫使党的活动只能是秘密的,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下,决定成立一个公开的指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工作机构,后将这个组织定名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系由日语借用引入,日语“劳动组合”即工会之意,“书记部”是秘书处之意)。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正式挂牌办公,并出版了机关报《劳动周刊》,在“发刊词”中明确表示,要“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逐渐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和领导单位,并陆续在北京、汉口、长沙、广州、济南设立了分部。
1922年5月1日至5月6日,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邀请全国各地各党派工会团体,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的盛会。大会在广州河南机器维持会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来自12个城市,共173人,代表110多个工会组织和34万有组织的工人。
代表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政府主义者等。大会顺利通过了《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订立中国劳动歌及劳动旗帜案》《湖南劳工会黄、庞二君被杀及香港罢工沙田海员被杀案》《组织全国人力车夫联合会案》《中国在相当期间内的劳动运动,只作经济运动不与闻政治案》《尊重劳动节及儆戒工界虎伥案》《规定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案》以及《全国总工会未成立以前,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通讯机关案》(公众临时动议)等10项决议案,其中前3项决议案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前瞻性。大会还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是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中国工会史上的重大事件。大会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地位,通过了以产业组合组织工会的原则,对起步时期中国工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这次大会为全国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逐步走向团结统一创造了条件,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罢工高潮。1922年1月12日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这次全国性罢工高潮的起点。
在香港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从1921年9月至1922年1月,曾三次向轮船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等条件,但始终未得到答复。海员们于1922年1月12日下午5时开始举行罢工,人数多达3万余人。同时,海员工会领导罢工工人封锁香港,断绝粮食及日用品供应,动员10万名工人离港回到广州,使123艘轮船被迫停驶,市内交通中断,生产停顿,商店关门,香港变成了一个“死港”。2月1日,香港政府出动军警,封闭海员工会,逮捕罢工领导人,并将火炮对准海员工会,抢走海员工会的匾牌。3月4日,几千名罢工工人成群结队,携家带小,离开香港步行回广州,当行进到九龙沙田时,遭到英国军警的射击,打死6人,打伤几百人,造成了举国震惊的“沙田惨案”。这一残暴野蛮行径激起了工人们更猛烈的怒火,罢工势头更加强大。工人们团结一致毫不妥协的态度显现了巨大的力量,束手无策的香港当局不得不向工人让步,3月8日,香港当局取消了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送回工会匾牌,释放了被捕工人,增加海员工资一成半至三成,抚恤沙田死难者家属1000元。至此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在华中地区声势和影响更大的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5月1日,在时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的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成立了工人俱乐部。
俱乐部初建时有会员300人,后发展到700多人。1922年9月11日,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领导工人俱乐部向路矿当局提出保护俱乐部、发清积欠工人工资等三项条件。路矿当局不予答复,9月14日工人俱乐部组织安源路矿1.7万名工人举行了大罢工,提出了增加工资,废除把头制,承认工会有代表工人的权利,以及改善工人生活待遇等17条要求。为了扼杀罢工运动,路矿当局采取了拉拢、企图暗杀罢工总指挥李立三等各种手段。同时出动军警包围工人俱乐部并与工人发生激烈冲突。最后,通过工人全权代表刘少奇、蒋先云等到戒严司令部谈判,路矿当局被迫答应罢工宣言中提出的承认工会有代表工人的权利、增加工资等13项条件。罢工取得胜利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会员发展到1.3万人,组织也进一步走向正规和严密,工人夜校等也有了很大发展。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斗争由于方针策略得当,组织严密,万众一心,从而取得了“未伤一人,未败一事”的圆满胜利,成为当时罢工斗争的典范。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这次全国性罢工高潮的顶点,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1922年,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京汉铁路沿线16个车站都正式建立了工会,会员达3万余人,建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条件已经成熟,决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是,当筹备委员会如期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时,直系军阀吴佩孚竟完全撕毁了“保护劳工”的假面具,派军警包围会场,阻止代表进入。全体代表和来宾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军警包围,冲进会场,他们在荷枪实弹的包围中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并决定于2月4日进行全路工人总同盟罢工。
1923年2月4日中午12时,全路3万多名工人举行同盟大罢工,全路所有客车、货车、军车一律停驶,1200多公里的京汉铁路交通线陷入瘫痪状态。1923年2月7日,在京汉铁路大罢工如火如茶之际,吴佩孚调动2万多名军警,在长辛店、汉口、江岸和郑州等地,对罢工进行了残酷镇压,造成中国工运史上最悲壮的“二七惨案”。其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共有52人,受伤者达300多人,百余人被捕入狱,干余人被迫流亡。其中,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著名劳工律师、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等为工运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工会大多数遭到破坏或被迫转入地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也被查封,从北京秘密迁往上海。
“二七惨案”深刻、生动地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它使党认识到在帝国主义与军阀的严酷统治下,单凭工人阶级很难取得革命的胜利,工人运动要蓬勃发展,必须寻找同盟军,必须联合一切革命阶级开展武装斗争。因此,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与苏俄政府的帮助下,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次会议上,孙中山宣布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同时,还制定了新的、进步的劳工政策:“制定劳动法,改良劳工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同年11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工会法规—《工会条例》由孙中山亲自颁布。它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言论、出版、罢工等自由。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打破“二七惨案”以来的沉闷局面创造了条件。共产党人利用在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工农部担任领导职务的合法、半合法身份,积极恢复和发展工人运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转机,并很快走出低潮,呈复兴之势。国共合作之后,国民政府管辖的广东地区工会工作迅即得到有声有色的开展,如组织整理了原先派系分歧很大的工会,先后成立了广州工会联合会、中共广东区委工人运动委员会。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被封闭的铁路工会很快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京汉路、京奉路、京绥路等工会组织相继恢复。1924年2月7日,在“二七惨案”一周年纪念日,全国铁路工人代表大会在北京秘密召开,宣告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全国其他地区各行各业的工人运动也陆续开始复苏,并彼此呼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强调在逐渐高涨起来的民族革命中,工人要有独立的阶级组织,即成立工会以赞助国民党所指导的国民革命运动。中共四大的决议推动了组建全国性工会组织运动的发展。
1925年5月1日至7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汉冶萍总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和广州工人代表会等当时最大的四个产业和地方工会联合发起,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81人,代表着166个工会与团体和54万名有组织的工人。
这次大会的开幕式与同时召开的广东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联合举行,并有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代表参加。大会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经济斗争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工农联合决议案》《铲除工贼决议案》《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加入赤色职工国际决议案》等30多个决议案。大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撤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全国的工会组织,还决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加入赤色职工国际。在这次大会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中规定:本会以团结全国工人,图谋工人福利为宗旨。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对于即将到来的规模更加空前的工运高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公司工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搭建更多读书学习平台,鼓励职工在墨香中汲取智慧、在诵读中凝聚力量,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来源:公司工会、广东总部、华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