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筑路十三拐 闯关乌蒙山

2025-10-15 16:34:04浏览:200 来源: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   
核心摘要:筑路十三拐 闯关乌蒙山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在滇川交界的乌蒙山脉腹地 一条承载“一带一路”使命的钢铁巨龙 正穿云破雾作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 京昆通道的关键段落渝昆高铁以近700公里长度串联 重庆与昆明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云南首条真正意义上的 高铁大动脉中国铁建大桥局的建设者们 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军精神 在极端地质条件下克险破阻,与天夺工闯关乌蒙山线路断面示意图 破关:高温禁区凿出世界最长隧道  渝昆高铁彝良隧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和彝良县之间 是在建世界最长的时速350公里山岭高铁隧道该隧全长24.8公里最大埋深约920米地处乌蒙深山,地势险峻 机具材料运输极其不便 盐津县航拍 盐津县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横江穿境而过,将县城一分为二,使其成为中国最窄县城,最窄处不足 30 米。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99.92%,重峦叠嶂、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卡斯特地貌特征明显。 隧道所处乌蒙山区以Ⅲ、Ⅳ级围岩为主,有溶蚀破碎带、软岩变形带、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隧道内作业环境常年达到 42度以上,坡度大、富水、围岩挤压迹象明显,是 全线极高风险隧道之一 。“隔空对话五十米,见面却需十公里” 由于线路位于高山山腰处,山与山之间是深切峡谷,隧道进出口皆为悬崖峭壁,常规地从隧道进出口打开作业面的方法已全无可能。项目团队只得从隧道中段选六处合适位置,以两个斜井、两个横洞、两个平导进洞的方式反向开凿出洞。隧道2号斜井洞口位于纵向高差600米的谷底,为保障正线施工,必须自山顶向下新建7.5公里便道。项目团队克服诸多不利条件,采用“多点开花”策略,修建时平均每天30余台机械设备同时施工,仅在一个月内便拉通了具有13处转弯的便道,保证了斜井如期进洞。 为加快施工进度,项目团队在正洞路线一侧开凿出掘进速度更快的平行导洞,在平行导洞的开挖远超正洞掌子面后,迂回进入正洞路线再次打开两个作业面。 彝良隧道施工高峰期,山体内最多有 19个开凿作业面在同时施工。这是熟知常规隧道打法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复杂设计和巧夺天工 。彝良隧道2号斜井 精工:豆腐块里掘出新洞天  大山坡隧道,全长7.03公里,与彝良隧道连通。 大山坡隧道3号横洞 为便于彝良隧道运营期间的防灾救援,大山坡隧道在设计上由一条双线隧道过渡到两条单线隧道,在需要“变形”的关键部位,右线隧道需要通过四次阶段性偏离,进而从双线隧道中分离出来,这就在施工中形成了四个不同跨度的特大断面过渡段。 在建设过程中,隧道横断面形成的最大跨度为25.84米(可以横放两辆大型公交车),最大开挖断面面积340平方米(相当于1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全隧由双线合修普通段、合修加宽段(或称大跨段)、分修段(单线隧道)三部分组成。放眼国内国外,这种施工经验极为罕见。此外,大山坡隧道属高风险隧道,穿越的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像“豆腐块”,一碰就可能塌,其他不良地质类型繁多,施工涌水突泥和塌方风险高,施工组织难度极大。 大跨段首板二衬顺利浇筑完成 项目部成立科研小组,构建了“地质预报+智能防控+工艺革新”三位一体攻坚体系;通过高效应用多功能地质钻机、三维地质雷达与TSP探测技术,并采取“泄压导流+精细化注浆+带水作业”等组合措施,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阻碍;成功攻克从单线小断面隧道进入过渡段大跨隧道的转换工法,并创新推出特大跨度隧道“以索换撑三台阶”施工工法,实现了不同断面之间的快速转换衔接。2024年12月,历经三年奋战,大山坡隧道顺利贯通。  坦途:云端之上系飞虹  在乌蒙深山中,三股水特大桥横亘两峰之间。 大桥全长546.65米。桥址区属于高原斜坡地带中山峡谷区,河谷深切,山坡陡立,断面呈“V”字形。全桥设计8个桥墩,其中5号主墩高达130米,相当于四十层楼的高度,是渝昆高铁全线第二高墩。4号主墩和5号主墩之间跨度为168米,是渝昆高铁全线第二大跨。 三股水特大桥航拍 由于桥梁横架在峭壁之间,而崖壁岩层又极易滑坡和脱落,给施工组织带来极大难度。项目团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施工工艺。针对陡峭地形,采用陡坡抗滑桩施工,为后续承台、墩身及桥梁合龙施工创造条件。在基础施工中,通过精准地测量定位和特殊的钻孔桩施工技术,确保了桥墩基础的稳固。为解决高墩施工难题,采用液压爬模技术。在混凝土浇筑方面,采用智能化温控系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养护条件,确保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025年国庆前夕大桥成功合龙  革新:站桥一体的高铁枢纽  站桥一体,“出川入滇”门户工程。 作为渝昆高铁“出川入滇”首站盐津南站的核心工程,盐津南站白水江四线特大桥全长787米,最大墩高82米,主跨152米,承台位于水下12.6米,桥面距水面80米(相当于26层楼高),水上与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极大。由于所在地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无空地设站,针对桥位地形复杂、生态敏感等问题,团队创新采用 “高铁站台与桥梁一体” 设计,既破解了车站选址难题,又最大程度保护了生态环境。 站桥一体效果图 开工以来,建设者们直面“高空作业、雨季洪峰、峡谷风场、生态敏感”四重挑战。项目团队建立水上应急救援体系,配置水中应急救援机器人,落实防洪措施,成功抵御多次雨季洪峰,并创新应用墩柱智能喷淋养护系统,在混凝土浇筑中预埋温度传感器,通过调控冷凝管参数降低水化热,减少温差裂缝风险。在桥梁涉水桩基施工中,建设者还采用泥浆分离器净化泥浆,落实施工废物回收与“零排放”要求,布设江面污染阻拦装置,最大限度降低对水资源的影响。 白水江四线特大桥全景 “一目三千年,五路过雄关” 千年之前,出滇入川仅靠五尺宽的茶马古道,如今,克重关筑通途, 时速350公里高铁速穿乌蒙, 不久之后渝昆高铁将延伸到南亚、东南亚,形成联系中国和东盟的高铁通道,助推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供稿:沈阳分公司、成都分公司 编辑:融媒体中心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新朔铁路运输处持续大干集中修

上一篇:

【中铁十局二公司】中铁十局二公司房建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分包集中采购框架招标公告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