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三局集团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
主题为: “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
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
“标准”与我们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是界定质量边界、规范发展路径的关键基石。
七十五年来,从湘桂铁路来镇段到中国高铁网络,
从国内重点工程到海外援建项目,
中铁三局始终在标准化实践中
破解施工难题、筑牢工程品质、守护安全底线,书写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答卷。
中铁三局始终以高于行业、严于常规的标准体系自我加压、自我超越。这不仅是对工程质量的庄严承诺,更是对企业内在发展品格的淬炼。百余项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的获得,正是这一标准体系结出的硕果,见证了企业从“合格交付”到“精益建造”、再到“品质引领”的持续跨越。
以标准提升履约品质,以品质赢得社会信赖
,中铁三局以扎实的工程实践,不断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
成都地铁13号线项目 项目编制专项验收手册,以四大专业《材料技术要求》为统一准则,为各类材料建立了涵盖外观、尺寸、壁厚、镀锌层、性能等关键参数的精确检验标准,确保了进场材料的品质统一,从源头上杜绝了“材料不一、质量波动”的隐患,实现了质量管控的关口前移,为后续机电安装工程的一次成优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中铁三局“标准引领、品质为本”的卓越管理水平。
雄商高铁站前十标项目
项目制梁场钢筋绑扎安装采用自主研发的移动式钢筋绑扎胎具,集成钢筋绑扎、定位、搬运等多种功能,真正解决了传统工艺钢筋绑扎半成品采用人工搬运及长远距离运输的问题,有效提高钢筋绑扎的效率和质量,拥有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安全生产责重如山,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底线。中铁三局将安全防护标准视为不可逾越的“硬约束”和“铁律”,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进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穿透式管理,全面推行工程项目安防设施及标准化工装“四统一”,规范现场“三色”管理。同时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要求,压实各层级、各系统、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以“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为重点,开展安全风险预防和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提高安全质量管控水平。
这种对标准的坚守,正是中铁三局实现铁路信用评价连续18个评价期位居A类前列的关键所在。
乌鲁木齐米东区中医能力提升项目
作为新疆区域医疗基建工程,项目将“消防安全规范”转化为日常动作:红色灭火器按标准配备压力表、检修标识,消防栓旁侧清晰标注使用流程与警示标语;安全监督员对照“临时消防管理细则”,逐一检查消防器材有效期、消防通道畅通性、应急照明亮度等指标,从源头上规避火灾蔓延、应急处置滞后隐患。
泰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
项目施工现场统一设置黄色安全防护栏与醒目标识。材料堆放、设备布设及管线敷设均严格执行标准,建材规范遮盖、分类码放。各类标准化公示牌清晰呈现管理要求,确保施工全过程规范有序、安全可控。
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标准则为技术融合提供了精准指引。在多个重点项目建设中,中铁三局将标准化思维深度融入智能化施工全链条,构建起
“技术标准+管理规范”
的双重支撑体系。新建铜仁至吉首铁路项目
项目采用可视化平台,实时展示施工关键信息,自动识别工序状态,实现人员精准定位与数据自动采集,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和协同水平。
石家庄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项目
项目制梁场融合AI工序识别与智能装备,投入绑扎机器人、数字孪生平台等,实现箱梁生产全过程数据融合与智能管理,工效提升40%。
西渝高速铁路西康段项目
项目智能拌和站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从原材料进场到混凝土出机的全流程自动转换与数据互联,以系统取代人工调度。
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项目
项目运用搭载高清摄像头与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主巡检,通过AI系统自动识别隐患,实现高效精准管控。
宜昌管片厂 数智管片质控中心集成9大管理模块,通过预制构件建档脱模一体机系统、流水线工序RFID监控系统、智造信息移动作业PDA系统等,实现了从物料入库到管片发运的全过程质量追溯,构建了完整的智能制造体系。
中铁三局以标准为指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血脉,不断探索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这既是
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为行业绿色转型标注了清晰的方向。
枣林庄枢纽改扩建项目
项目将废旧模板创新改制为止水铜片保护盒,既保障了关键构件质量,又实现了废料再利用;巧妙利用既有海漫区域改造为沉淀池,实现土地“零新增”高效利用,节约成本与工期。项目部还建立内部物资循环机制,对盘扣、钢模板等统一调配、精心维护,大幅提升了材料周转率,彰显了绿色发展的责任与智慧。
宜涪高铁重庆段站前4标项目
项目以“因势而建、错落有致”的绿色理念规划新丰都隧道综合产业园区,推动施工管控与环境保护有机融合。通过集中布局生产生活功能、同步推进安全防护与生态保障,着力打造西南艰险山区生态铁路精品工程,实现资源集约与环境友好相统一。
中铁三局的国际化步伐,早已深深烙印在时代发展的轨迹上。上世纪七十年代,中铁三局参建了我国最大的援外项目——坦赞铁路,书写了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新篇章。五十余年来,从被誉为“新时代坦赞铁路”的非洲首条全产业链“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到圭亚那国际会议中心、尼日利亚铁路修复、姆巴莱工业园等一系列项目,中铁三局坚持以标准为基石,以品质为承诺,将一项项优质工程打造成闪亮的“中国名片”,用实践彰显着国企的责任担当,让“中国标准”闪耀海外。
乌干达公路项目 乌干达 Moroto–Lokitanyala(ML)公路项目严格执行“三局标准”,施工组织井然有序。摊铺、碾压与人工精整同步推进,工人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清理、找平和厚度控制,确保路面平整度与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整洁规范的施工现场不仅保障了施工安全与质量,也增强了当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该路段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成为中乌合作共建的重要成果。
印尼雅万高铁项目 雅万高铁项目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物资供应、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等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去的“第一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开始向国外输出自己的一整套高铁标准,同时,建设期间及运营后,对于增加印尼就业机会、改善民生,有效缓解雅加达至万隆的交通压力,方便沿线民众出行,加快形成雅万经济走廊,促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造福印尼人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十余载栉风沐雨标准始终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根”与“魂”站在“十四五”收官决胜的关键节点
中铁三局必将继续以标准为基石在“塑文化、抓秩序、创品牌、重效益”的
实践中持续突破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
为铸就交通强国伟业注入更强劲的
三局力量!END主编丨杨晓峰内容校审丨洪明慧、张阳
责任编辑丨张涵、刘璇、乔雅琦
内容来源丨中铁三局各单位
投稿邮箱丨sjws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