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公局隧道公司编者按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各岗位涌现出一批
对企忠诚、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优秀职工,他们专注事业、向阳而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公司微信将持续展播先进典型事迹,以先进事迹感染人、感召人,营造学习先进典型、崇尚先进典型、争当先进典型的良好氛围,凝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拜晓亮坚守一线 不断突破
用心浇灌公司专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拜晓亮,男,1984年4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公司“一炮一设计”小组负责人、沿江项目副经理。
一、深扎一线,在困境中“播种”专业信念
参加工作十七载,拜晓亮始终深耕于隧道施工领域,从技术员起步,他深知
核心技术必须根植于现场。
2020年,公司启动隧道超欠挖控制攻关课题,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拜晓亮主动请缨担负课题攻关任务。接手任务之初,他深感“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带领团队地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隧道超欠挖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通过调研他了解到,隧道钻爆绝非简单的炸药堆叠与引爆,以往粗放式的爆破方式,炮眼排列如同千篇一律的模板,药量配置更是“凭经验估算”,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要么超挖严重,喷射混凝土如同无底洞般填补,浪费巨大;要么欠挖频发,后续处理费时又费力;更有甚者,爆破震动超标,对岩体及邻近构筑物造成潜在损伤,令人扼腕叹息。
“有问题,必有答案。”
秉持这一信念,拜晓亮带着问题探寻答案。从超欠挖控制技术实施方案制定之初,他便带领团队深入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论文。时间紧迫,团队成员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工作,半个月内研读了300余篇相关技术文献、4本专业爆破书籍。技术实施方案历经17次反复修改,最终形成《隧道公司“一炮一设计”实施方案》,
创新性提出“量体裁衣、因岩施爆”的隧道光面爆破设计理念
,为后续围岩超欠挖控制铺好道路,一炮一设计工作蓄势待发。
二、数据“蹲守”,在坚守中“破土”专业创新
“一炮一设计”理念作为破旧立新的利器,它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隧道钻爆法施工领域技术创新的大门。
2021年渝湘项目开工后,拜晓亮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深扎项目,解决隧道超欠挖难题。为了摸清每一个环节的真实状况,他们与工人师傅同吃同住同作息,工序排到几点,他们就提前一小时到位蹲守,风雨无阻、寒暑不避。白天黑夜紧跟钻孔装药全过程,眼盯、手记、心算,不放过任何一个参数细节,遇有不懂的赶紧向现场老师傅请教。拜晓亮至今还记得有工人问他:“你们干技术的不在办公室坐着看图纸,来这受这个洋罪干啥?”这朴素的疑问,更坚定了他
用数据说话、靠实践破题的决心。
一个循环又一个循环,拜晓亮带领团队从施工放样、钻孔装药、排险作业、超欠挖扫描、爆破效果分析到爆破参数优化,每一个细节全程跟踪、每一个环节掌握透彻。他深知,
只有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和反复验证,才能拿到最真实的一手数据,才能真正将“一炮一设计”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这份近乎偏执的坚守,终于迎来破晓。在渝湘项目攻坚期间,团队创新性地研发出一种周边孔间隔装药辅助装置,成功解决了隧道周边孔间隔装药慢、操作难的问题,爆破超欠挖控制效果显著提升,炮孔残留率由20%提升至90%以上,超挖量由35cm降低至20cm左右,喷射混凝土超耗率由160%以上降低至130%以内,“一炮一设计”的专业威力,在真实的数据对比中展露头角。
三、坚定突破,在挑战中“拔节”专业高度
近五年的一线奋战,拜晓亮带领团队先后在渝湘项目、醴娄项目、海南项目、威彝项目和沿江项目开展“一炮一设计”超欠挖控制攻关,累计服务隧道施工单洞总里程40.8km,降低喷射混凝土超耗达30%,节约材料费超过3400万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团队心血的凝结,更是公司坚定支持专业化发展的硕果。
然而,“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的基因,让他永不满足。为解决传统导爆索价格昂贵、装药不便的难题,2025年3月,拜晓亮再次带领团队深入威彝项目九寨隧道现场,蹲点调研、虚心求教、反复推演……
一个多月的执着探索,最终创新性地提出了周边孔无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并进行了首次爆破实验。炮响瞬间,拜晓亮的心也随之悬起,烟尘散去,他带领团队立即查看掌子面,惊喜地发现爆破效果竟优于传统方法!那一刻的激动难以言表。随后在沿江项目晏家寨隧道的两次成功试验,标志着“一炮一设计”又一次关键突破!
拜晓亮十七年的隧道生涯和长期扎根一线的经历印证:
真正的创新,源于对现场细节的无限追问,源于对精准数据的执着“蹲守”,源于永不言败、向上攀登的坚韧毅力。
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扎根一线、不断突破,以工匠精神点燃创新之火,为公司专业化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编辑 | 张星 审核 | 段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