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三公司盛夏,难忘的时节。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一航新生朝气蓬勃的面庞,我的思绪瞬间闪回到二十多年前参加高考的夏天。一个留着短发的18岁女孩,不安地守在固定电话前度秒如年,等待命运的铃声响起。509分,对于高中一半时间都在叛逆的我,这个结果实属远超预期。
带着这份惊喜给予的自信,我背起行囊迈进大学生活。可没料到,开学第一天,从落后的山野小村来到省会城市的我,自信心便遭受了打击。无论是外在的穿着与谈吐,抑或是内在的认知及眼界,尤其那一口蹩脚的普通话,都让我自惭形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一次如此具象化。
于是,我开始用学习来掩饰怯弱,上课认真做笔记,下课就泡图书馆。大一年终评测,我拿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笔个人收入——1300元奖学金!“张静,你还是不赖的嘛!”同学的赞扬第一次传入耳中。至此,我不再胆怯,一步一个小台阶。大学四年,拿了三年奖学金,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普通话二甲等各类证书尽入囊中。
生活总是充满着未知。转眼来到毕业季,校园招聘会一场又一场,眼看脚底都要磨出了泡,却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抛出橄榄枝。此后长达半年多的时间,我一次次地碰壁,又一次次鼓起勇气,终于在2006年,我只身一人来到大连,成为一名筑港人、一名政工干事,就此开启文职“小白”的“打怪升级”之路。
然而升级之路并不顺利,理论和实操的差距让我一度怀疑自己。一篇感觉良好的稿子被退回重改十次八次是常态,改到最后石沉大海经常有之;写公文时不是逻辑不严密就是措辞不精准,人前假装无事,人后黯然神伤。还有专业严谨且细致的党务工作、对上对下沟通的话术让人挠头。更别提那些完全陌生的船机设备和理科术语,对于文科出身的我来说如同高山横亘在前。
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原来前辈们信手拈来的笔力、游刃有余的巧力以及泰然自若的定力,是要像滴水穿石一样,坚持不懈磨练才能拥有的姿态。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必须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于是,我放下之前各种盲目的自信,钻研不懂的船舶构造和工科术语,利用空闲时间见缝插针学习船舶手册,自学不得其解便请教机务员,让他们用形象的比喻帮我解疑答惑。人际沟通上,我会细致观察前辈们的说话方式和面部神态,认真琢磨他们面对不同角色时的切入点,尝试去模仿,在思考中不断借鉴学习。稿子被打回时不再气馁,而是坚持按照编辑的要求反复修改,在鞭策中进步。就这样,我努力把自己的岗位做到最佳,静待花开。
很快,花落结果。入职第二年,我开始崭露头角,连续两年获评公司优秀团员,还顺利摘得2007年度一航局青年文化月优秀征文二等奖。
悄然回首,那个炽热的盛夏早已离我远去。经过近二十年的坚持、打磨和沉淀,我成功跨过沟沟坎坎,从一枚“小白”变成了别人口中的师傅,正无限接近自己想要的模样。虽不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在坚守的这一方岗位还算小有成绩。
曾经那份走出大山的忐忑、应聘无门的失落、初入职场的无措,以及受到批评后无以言说的落寞……当时的那份刻骨铭心,如今想起也只是会心一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所以年轻的一航人啊,不管你此刻正在经历什么,都把它当作生活的馈赠吧,一切都有其意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素材:船舶分公司供稿:张静编辑:王耀宇校核:修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