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环球网共同推出“视觉新国企·幸福‘疆’来”系列报道。其中,中交集团助力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兴疆的题为《喂,“死亡之海”,给我让条路!
》 的 专题报道,获得广泛关注与好评。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由中交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S254尉且沙漠公路,看中交建设者以专业技术和坚韧匠心直面“死亡之海”,在无垠沙海中开拓出一条希望之路,用实干和担当为新疆的繁荣稳定注入坚实的中交力量。
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草原湿地、高山冰原、沙漠戈壁
交织成一幅包罗万象的壮丽地貌画卷
就在中国最大的沙漠——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
一条334公里黑色沥青路
劈开漫漫黄沙向远方延伸作为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中交集团建设运营的S254尉且沙漠公路北起新疆尉犁县,南至且末县
是目前世界上流动沙丘分布最广施工条件最恶劣施工难度最大的沙漠公路
路通即“改变”!这条路,串起了南疆的未来
对两地的老百姓来说尉且沙漠公路不是简单的“路”
而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自2022年6月通车以来这条路日均车流量约为1000辆
且末县至库尔勒市的行车距离
缩短了350千米行车时间也由原来的12小时
缩短为6小时这条公路为当地带来了
显著的经济效益食品特产“跑”向全国
玉石矿物“涌”向腹地
沿线风景串联旅游火“出圈”光伏治沙基地沙漠特色农业园加速落地
让当地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双赢闯入“死亡之海”他们与风沙“死磕”尉且沙漠公路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
途经全球最活跃的流动性沙漠之一
百米高的复合型沙山连绵起伏
在这样的环境中修建公路
相当于在“流动的沙海”里打地基沙丘会“搬家”刚填好的路基可能一夜之间就被掩埋
施工机械容易陷沙运水、运料的路随时可能被风沙切断面对这样的难题唯有创新破局,让沙漠“服软”中交的建设者们创新施工方法平定沙山填平28处丘间洼地有效缩短推运距离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在最大的沙丘上40多台大功率履带式推土机
整整推了150天才彻底把这座沙山“削平”
“沙漠不给我们让路我们就自己‘造路’!”
狂风卷起百米高的沙墙
建设者们用“笨功夫”
锁住沙的命门这笨功夫就是“草方格”建设者们用芦苇在沙丘上
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
让地面变粗糙减小风力,阻挡流沙建设者们将每捆70公斤的芦苇扛到指定位置再将修剪整齐的芦苇横放在方格线上用铁锹将芦苇从中间嵌入沙中
使草的两端翘起露出地面约20至25厘米的高度
再用沙子牢固根基最终形成长宽各1米的方格
尉且公路沿线5800多万平方米的草方格
就是靠400多名作业工人
用700多天时间一锹一锹插下去一脚一脚踩出来的运营即“守护”!我们会守好这条路面对长达300多千米的沙漠路段
中交运营团队多次研究、反复实践以沙场为战场总结出“再勘查,再设计,再调整”
的防沙理念探索出“能输不阻,能阻不固,能固不清
”的治沙原则既与沙争路也与沙为“友”2023年首套“沙漠公路驼峰路段超视距交通安全智能提示系统”
在尉且沙漠公路驼峰路段投入试用
该系统基于“自动感知+自动提示+零碳能源”
技术路径采用光伏发电、雷达探测
无线传输、精准提示等技术手段
具有一定的抗风防沙能力
让沙漠公路成为“死亡之海”中的安全大道
服务即“振兴”!民生答卷写满幸福回响
中交集团运营团队以路为媒
构建“培训—就业—增收”
帮扶链条面向边疆地区定向输送技术培训资源
打造专业化技术岗位入职者通过系统学习与实操训练
逐步成长为公路运营的专业力量
在稳定就业中拓宽人生赛道
车轮滚滚间希望奔涌曾经的“死亡之海”正化作“希望之海”从“沙进人退”到“路通人和”
曾经的“不毛之地”正变身“沙漠经济新区”
沙漠不可怕,敢闯就有路
尉且沙漠公路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南疆地区发展的希望之路
为新时代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成为中国在全世界荒漠化防治与
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张亮眼名片来源国资小新 | 总承包分公司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推荐阅读科技引领生态修复!向日葵花海点亮上海光明田原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