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二局二公司】再破“极限”,这个工程的胜利,让人振奋!

2025-07-22 03:03:45浏览:109 来源:中铁二局二公司   
核心摘要:再破“极限”,这个工程的胜利,让人振奋!
中铁二局二公司编者按 近年来,中铁二局以“秉持客户至上、聚焦价值创造、永当开路先锋”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增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满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待,凭借硬实力赢得市场认同。通过持续提升品质建造能力,在工程建造的每个环节精益求精,持续向社会交付优质产品,不断增强客户对品牌的信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发扬“开路先锋”精神,以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硬核担当,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日前,中铁二局承建的成昆铁路4个防洪整治工程全部安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具备了汛期防洪抗险能力。这一系列节点的完成,不仅攻克了业界均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较理想最快预期提前了四个多月,大大超出了客户的预期,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在大渡河畔,不畏艰难的二局团队成功挑战难以完成的极限! 在成昆线上,敢于胜利的二局团队成功夺得令人振奋的胜利! 7月18日20时,随着最后一片16.48米钢混T梁在长河坝工点安全落位,中铁二局承建的成昆铁路防洪整治工程梁体架设任务圆满完成,成功破解了在极度狭窄区域施工的“运输困境”和“吊装困局”,标志着公司在成昆线承建的4个防洪改造工程全部安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均具备了汛期防洪抗险能力,较理想最快预期提前了四个多月。 在半个多世纪前二局先辈艰苦奋战建成的“杰作”——一线天石拱桥旁,中铁二局建设者经过4个月的艰难鏖战,正以优异的成绩续写着成昆铁路棚洞建设的新篇章。这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开路先锋精神的永续传承。 长河坝工点位于成昆线 长河坝站与深溪沟隧道间,左侧紧邻河水湍急的大渡河,右侧为平均坡度达65度的1500米高山体,坡高壁陡,沟壑纵横,落石频发,施工安全风险极大。在施工中,靠山侧设置多层临时防护网,基础采用桩基础,T梁在既有棚洞顶进行预制,使用小型移梁机械架设,新建棚洞合计约153.8米。由于施工场地异常狭窄,大型机具无法进场,材料运输极为困难,施工进场便道仅能依附既有人行通道,钢筋通过轨道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既有棚洞靠公路一侧设置塔吊用于T梁预制材料运输,同时设置人行爬梯作为作业人员上下通道。 争分夺秒,跑步进场抢先机 2025年3月11日项目中标后,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组和局经理部。3月12日,项目策划专题会召开;3月13日,现场临时项目部组建完成;3月18日,项目管理核心团队全部到位。 项目共有4个工点,具有施工管段长、安全风险高、工点分散、组织协调难度大、环水保要求高等困难挑战。设计图纸未稳定,施工组织分阶段上报路局,公司抽调精兵强将,选派具有丰富重难点铁路和既有线铁路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驻守一线,通过内外部技术专家反复论证研讨确定高风险问题解决方案,最终针对四个工点实行“一点一案”,制定施工安全质量专项保障措施,确保安全一步到位、工程一次成优。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不等不靠、迎难而上,逐一解决了施工方案比选、设备材料转运、多方协调联动、便道改造铺设、施工队伍组织、极端天气处置等棘手问题。 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勇突破 成昆铁路防洪整治工程是保障西南铁路大动脉安全运营的关键项目,其中长河坝工点地处大渡河峡谷,两侧绝壁千仞,地质破碎,落石、滑坡频发,施工环境极其恶劣,堪称全线最难啃的“硬骨头”。 “蚂蚁搬家”,破解运输难题。 受既有工程和逼仄地形限制,因地制宜组建人力挑夫小队,峰值时有超过200人采用肩挑背扛的方式穿越羊肠小道、攀爬险峻天梯运输建材,同时创新采用轨道运输方式吊运大件物资,累计转运材料超万吨。 “空中杂技”,解决架设关键 。 长河坝工点不具备大型机械使用条件,经现场多次踏勘,确定使用60-13型塔吊运输材料,起吊走行最高处超过20米,犹如在空中耍杂技,大幅度提高材料转运效率,为后续架梁龙门吊安拆提供有利条件。 “网格管理”,凝聚团队合力 。指定项目驻 点专工到工点现场实行网格化管理,管理人员与400多名作业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营造大家庭生活氛围,增强团队向心力和战斗力,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日盯日控,确保安全质量可控。 迎难而上,精益求精赢赞誉 面对各种困难挑战,项目管理团队和建设者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各工点的施工进场便道大多依附既有狭窄村道改扩建,部分前往工点的道路尽头更是要对河道进行改造,汽车穿过河道后需再次驶过盘旋上坡路段方能到达施工点。为便于施工开展,许多建设者采用搭建帐篷的方式驻扎在距离施工现场仅150米处的驻地内。 坚持突击攻坚。成立成昆线 功能型联合党支部,组建党员攻坚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重大工程节点、关键工序攻坚敢于带头冲锋,相继打通了诸多难点、卡点梗阻。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采用“蜘蛛人”攀索作业方式搭建施工平台,完成桩渣运输;在不到5平方米的狭窄作业面上,利用BIM技术优化工序,实现桩基、立柱、纵梁、T梁架设施工;在落梁关键环节,运用北斗定位系统、全站仪实时监测,确保梁体就位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以内。 坚持安全至上。 多管齐下,严格落实培训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执行“新安控二十一条”等相关规定,确保行车和行车设备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结合工程实际分阶段研讨形成人工挖孔桩作业、柱梁施工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及防控措施、编制完善龙门吊架T梁及轨道吊车架型钢梁方案等,确保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既有线设备设施安全,实现施工过程安全质量“零事故”。 坚持效率优先。构 建多方联动、共力合为的“多方会战”机制,实现关键手续办理“当日提交、次日批复”,大幅提升既有线施工计划提报和路用资源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反复推演复核,超前规划编排施组,合理组织工序衔接,紧盯既有线铁路施工“天窗点”有限作业时间,实现施工高质量、高效率一体推进。 牢记社会责任。建立“项目部-架子队-作业班组”三级 预警机制。实时更新气象部门近期、中期、远期天气预报,积极响应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在2025年主汛期成功抵御3次特大暴雨袭击,一次最多撤离400余人安置在离工点20余公里外的安全区域,实现作业人员零伤亡。建立交通协管员机制。施工现场坡道多且窄,坡度和弯度大,工程车辆多为重载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保证交通安全,在车辆高峰时段在弯道两端安排专门交通协管员指挥交通,确保施工车辆与社会车辆的会车、行车安全。在中考和高考时间段,距离城区较近的工点主动进行无条件停工,同时将用于自发电的发电机进行全封闭改造减少噪音分贝,构建起和谐的地企关系。 获各方表扬、报道 期间,项目建设得到了客户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并称赞项目施工全程安全有序、质量可靠,彰显了中铁二局高效的执行力和专业管控能力,以及不畏艰难、敢打必胜的铁军风范。项目不负所托,6月下旬,大桥湾工点防洪整治及隧道口明棚洞改造工程较原计划提前22天具备防洪抗险能力,成为今年成都铁路局管段内首个完成主体施工的Ⅰ级防洪点整治及明棚洞改造工程。 西南铁道报:集团公司今年首个一级防洪点整治及明棚洞改造工程具备防洪能力 报道链接据悉,由中铁二局承建的成昆线防洪整治及隧道口明棚洞改造项目共 有丰都庙、大桥湾、百家岭、长河坝4处工点,是提升成昆铁路防洪抗灾能力、保障铁路运营安全的重点工程。 丰都庙工点:位于丰 都庙二号隧道进口九里-沙湾区间,主要工程包括桩柱式型钢混凝土棚洞30米,防护网面积900平方米,水沟长度100米,桩基10根,支墩10根。 大桥湾工点:位于大桥湾3#隧道出口至大桥湾4#隧道进口,主要工程包括型钢混凝土棚洞29.2米,基础采用桩基础。 百家岭工点:位于百家岭隧道和百家岭棚洞之间,主要工程包括新建 明棚洞长度42米,其中纵梁采用跨度24米的刚构式纵梁,上设钢筋混凝土T梁,采用预制架设。棚洞出口右侧至河沟之间设置一道5米高、长40米拦石墙,墙体沿深切沟谷方向延伸23米;棚洞桩基4根,支墩4根,支墩上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纵梁,纵梁上部设跨度14米的预制T梁。 目前,工程已转入附属施工阶段,迎来冲刺收尾期。在后续工程建设中,中铁二局将继续发扬开路先锋精神,做到善始善终,严守安全质量底线,科学统筹工期进度,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竣工,为提升成昆线防洪抗灾能力、守护国家铁路动脉安全畅通作出更大贡献! 峭壁铭记,星河作证! 当“彝乡情慢火车”平稳穿行于高山深谷的晨曦暮霭,当万吨物资通过成昆动脉保障人民生活所需,中铁二局人用钢轨般的意志证明: 没有闯不过的关隘,没有攻不下的堡垒!他们以山为纸、以汗为墨,在新时代“成昆精神”的丰碑上,再次刻下“开路先锋”的闪耀荣光! 来源丨中铁二局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国铁路】旅客齐呼“哇塞”!窗外闪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