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南方公司近期,受台风“蝴蝶”、季风及强对流天气影响,肇庆怀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全县共 19 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约 30 万人。
险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使命。闻“汛”而动,第一时间驰援防汛救灾一线,在暴雨洪峰中筑牢“铜墙铁壁”,彰显建筑央企的可靠担当。
△ 受灾前后对比 火速集结 奔赴一线
△ 灾后一线状况台风“蝴蝶”中心穿过带来全域性的大暴雨,“蝴蝶”过后,暴雨云团在怀集上空持之不散。
洪水、雨水裹挟着枯枝败叶、碎石瓦砾反复冲击,当地街道成河、商铺淹没,怀集成一片汪洋,部分地区出现电力、网络、交通中断等情况。绥江怀集站四天记录三次洪峰,其中最高为 55.22 米,打破了 1955 年的 54.79 米纪录,为百年一遇最大洪水。
“不到一个上午,洪水就淹到二楼,等洪水退去之后,剩下的就是满地黄泥,最深处能没过膝盖。”当地居民说,今年的洪水比往年更加凶险。
△ 项目队伍集结 灾情当前,公司驻怀集项目主动担当,迅速行动。怀集“百千万工程”项目在筑牢工程安全防线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响应抢险指令,紧急组织人员设备投身抢险救灾一线。
当日正午,由项目党员、青年团员、项目管理人员及工友队伍组建的首批抢险队伍率先进驻中洲镇,紧接着,第二批抢险队伍雨夜赶赴怀集县城。抢险队员身着马甲、头戴斗笠,手持铁锹、扫帚、高压水枪等工具,挖掘机、装载车、水车、运输车等设备同步驰援,尽最快速度抵达现场。
△ 紧急会商部署 在抢险救灾“黄金 72 小时”内,项目全力开展道路抢通、清淤排涝和群众安置工作,并有序推进灾后复工复产。截至任务结束时,项目共出动抢险队伍 2652 人次,调拨机械设备 450 台次,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戮力同心 共克时艰
△ 疏通对外要道 中洲镇,距离怀集县城 30 公里的山区小镇,在本次洪涝中沦为重灾区。G234 国道作为其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出现边坡塌方、路树倒伏等险情,不仅严重阻碍了救援物资的输送,更让当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陷入困境。
项目队伍双线作战,全力攻坚:一方面争分夺秒清运淤塞路段,争分夺秒打通“生命线”;另一方面持续投入“重兵”,优先保障民生设施恢复。挖机、铲车、运输车冲锋在前、一路清障,在泥泞中开辟通路。
△ 工作场景 抵达中洲镇后,队员们来不及休整,也不顾泥里混着的断枝、碎屑和腐烂物,徒手加入到泡水设备的转运中。厚重的泥浆浸透裤腿,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但却丝毫没有减慢队伍的节奏,每多搬一件物品,就意味着群众的损失少一分,复工复产的希望多一分。
“这些同志天一亮就开始干活,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有他们在,我们就踏实多了!”当地工作人员感慨道。
△ 防汛救灾场景 在怀集县城,主干道及内街内巷淤泥堆积严重,项目队伍采取“机械 + 人工”分层协同作业模式,对绥江水域、沿岸道路、居民社区及服务设施开展清淤,运输车队率先“冲锋”,铲车将连片的淤泥运起装车,洒水车紧跟其后,人工队伍则手持扫帚、铁铲,深入机械难以触及的街道巷角,同步推进排水系统和市政设备的疏通。
△ 防汛救灾场景 “必须尽一切努力,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务!”项目队伍实行 24 小时“两班倒”,沙哑的呐喊在浑浊的洪流中传开。白日,大家顶着近 40 度的高温暴晒,深夜,大家就着路灯的冷光继续奋战,汗水汇成水珠砸进泥里,与雨水、河水混合,只为当地群众安置、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抢修创造条件。
步履不停 多方赞誉
△ 队伍合影 经过数日攻坚,项目队伍完成约 7.8 公里主干道、13 公里巷道、6 公里的山路疏通;累计清运垃圾、淤泥、浮漂约 3500 吨。覆盖中洲镇政府大院、医院、派出所、三联村、中心村、新铺寨以及怀集县财政局大院、住建局所负责网格、水利局大院及所负责网格。
截至目前,怀集县已顺利完成灾后重建工作,当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街面的商铺恢复了营业,安居的房间里重新亮起了华灯。“看到市场这么热闹,生活又回到正轨了。”前来买菜的群众感慨。
△ 上级表扬 以“汛”为令、冲锋在前。项目在暴雨洪峰中筑牢 “铜墙铁壁”,用实际行动践行央企担当,一系列善心义举,赢得了怀集人民和上级政府的一致赞誉。
扎根一方民生情系万家灯火未来,仍将奋战在“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战场
以建筑专业力量让怀集人民在共建共享中
收获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续写央地合作发展的美好篇章▌内容来源:广州分公司
通讯员|郑 龙责 编|潘 臻审 核|张峰瑞、张 毅,韩永娜
出 品|?融媒体中心往期回顾▌关注|火速集结!驰援肇庆怀集灾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