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品牌汇 | 向深 向新 向广!“全能盾构”再出发!

2025-10-12 21:30:27浏览:133 来源:中铁二十二局集团   
核心摘要:品牌汇 | 向深 向新 向广!“全能盾构”再出发!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和引擎,而盾构施工,则是大国 重器掘进中的强音。2013年4月,随着北京地铁6号线东部新城站“铁盾一号”正式下井,中铁二十二局盾构发展之路从此“始发”。 十二年间,从首都北京辐射, 86条盾构隧道,11万米掘进里程,获评20项国家优质工程等奖项,17项QC成果奖……轨道交通线网已遍布全国、走向海外。敢为人先的轨 道人以初心和匠心诠释 “全能盾构”施工品牌,在攻坚中传承、发展,不断绘制盾构施工新图景。 向深  探索地下新里程 深度,是对空间的无尽探索, “全能盾构”的探索之路以科技为翼向更深处漫溯。 作为国内首条全地下 160公里时速的地铁,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的建设无疑是探索创新、艰苦卓绝的过程。不仅要面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连续下穿3条河道以及冷冻法加固松散土体等难题,还要同时组织六台8.8米级大直径盾构机同步施工,这对盾构技术实力和施工组织能力无疑都是巨大的考验。其中“铁兵9、10号”两台泥水平衡盾构机负责掘进的盾构区间穿越老旧建筑群达100余处,距离村庄距离最近仅10米。同时,还需下穿蕉门水道、细沥水道,最浅埋深仅为17米;“铁兵13、14号”两台盾构机由于接收段位于全断面富水砂层,为保证隧道安全贯通,在接收井灌水深度达33.7米,实现了首次大埋深水下接收。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创新实施8种施工新工艺,历时3年11个月,先后克服了深基坑开挖、下穿水道等多项重大施工风险,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全能盾构”在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广州展现了盾构施工的雄厚实力,进一步做实了珠三角轨道交通市场。 向深处探索面临多重的地质考验。深圳地铁 16号线攻克下穿多处建筑房屋及以350m半径“双S”转向难题,引进克泥效工法实现安全穿越;苏州地铁7号线长距离白荡湖湖底水下施工,优良的建设质量连续两年获得业主单位信用评价排名榜首;杭州机场轨道快线“磨桩”掘进,在高风险环境中啃下“硬骨头”……十余年来,中铁二十二局的建设者驾驶盾构机在未知的地下世界“穿针引线”,在砂土、软土、富水大粒径卵石、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等各种地层实现平稳安全掘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从琶洲支线最浅覆土 3.56米到青岛地铁1号线最深覆土44米,环环相扣的盾构管片,数以万计的螺栓紧固、毫米级的沉降控制……在日渐成熟的发展进程中,公司聚焦战略目标,形成了盾构施工9大核心技术,打造了“盾构施工——盾构维保”产业链优势,在技术创新与攻坚中书写了向深探索的轨道方案。 向新  占领技术制高点 近年来,轨道公司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要内容 。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 盾构施工“穿山入海”,为深耕盾构施工蓄势赋能。 鹏城亮剑。穗莞深城际前皇段超大直径盾构 “强国号”在地下21米处缓缓掘进。从盾构本身而言,“强国号”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之一,他配置了一系列顶尖的智慧化系统,拥有“最强大脑”。在掘进过程中,面对3.5公里长距离隧道28处重大风险源的施工难题,项目团队在泥水盾构机首次实现雷达扫描建模应用,精准、快速量测隧道出渣体积,保证了隧道动态压力平衡及盾构掘进安全;推动大盾构长距离穿越复杂地层换刀施工技术革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展现出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在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上,项目迎来国际隧道专家观摩交流,中国智造的超级工程受到中外专家的连连称赞。 在长春地铁 6号线施工过程中,飞跃广场站至欧亚卖场站盾构区间先后下穿10条既有铁路线和长达980米的既有飞跃路公路隧道。建设者们创新研发盾构近距下穿叠加既有线结构物施工技术,引进290环“特殊管片”,实现盾构隧道安全、高效、智能建造,为高寒地区类似工程提供了教科书级实践案例。 在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项目,西土城站的东侧紧贴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大都城墙遗址,项目部通过创建BIM模型模拟,开展“基于数字孪生的西土城地铁改扩建工程智能施工关键技术研发”,最终盾构机成功以趋于“零”的施工沉降顺利通过古遗址,智慧建造 不仅能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也为提质增效打开新路径。 细微之处见精神,毫厘之间显功夫。在不断地向新求索中,轨道公司加强新型工艺工法创新,一项项盾构施工核心技术在实践中产生:创新优化盾构空推通过既有封顶车站施工,攻克近距下穿叠加既有线结构物难题,探索城区狭窄地面空间场地盾构侧向补偿始发施工工法,不断磨砺精准穿越 ……公司荣获省部级科技奖 17项,省部级工法8项,编著大盾构技术专著3部;累计授权专利24项,发明专利9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参编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及企业标准累计4项……这些都将成为他们 盾构施工向新求索实力的验证。向广  勾勒多维施工场景 实力的增强也让盾构施工领域进一步拓宽。 2020年1月,伴随着“中原壹号”盾构机刀盘破土而出,郑州市圃田 220千伏电缆隧道在全线首家实现顺利贯通。这是中铁二十二局首次承建 小直径盾构隧道,也是公司首次进入市政管线电力隧道领域施工 。相比人工暗挖、明挖法 ,小直径盾构机不仅节省人力、更加快了速度,在确保安全、环保和工效都 起到良好效果。项目的建设也为小直径盾构机在各类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施工中的推广应用 勾勒了广阔前景。紧随其后,2022年12月,青岛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共 获得4项国家专利、1项国际领先、3项全国之最、2项全省之最 ,项目的顺利实施是青岛地铁首例使用双护盾 TBM施工的工程,也开启了中铁二十二局 采用TBM工法施工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地铁 1号线施工过程中,两台双护盾 TBM先后在团岛距地面53.5米深的竖井吊装、一次组装主机平移42米、二次组装整机纵移135米,完成调试后在25‰坡度上始发。无论吊装深度、还是平移和纵移距离,在国内城市地铁施工中均属首例。 项目建设者穿越断层破碎带等高风险段, 克服隧道临近海边复杂问题,都为TBM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余年间,轨道公司在盾构施工领域先后突破了 4米级、6米级、7米级、8米级、9米级,到目前正在掘进的直径13.27米“强国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在这期间,他们苦练内功,推动精细化管理不断升级,施工业绩覆盖了土压平衡、泥水平衡 、TBM等多个盾构种类,更是拓展至顶管机共建管廊等领域 。南征北战20余城市,一支专业的盾构施工 核心团队,让盾构施工的宏伟布局,从市政小直径盾构,到地铁大直径、 穿河越湖超大直径盾构等多维应用拓展,不断擦亮 “全能盾构”施工品牌。 覆盖盾构全类别、突破地层全类型、开拓应用全场景, “全能盾构”梦在延伸、升华。至诚至信精神的传续、施工经验的厚积、技术攻关的韧劲 、不断完善的产业链优势,都将充分彰显“全能盾构”核心力量,助力向深、向新、向广的品牌愿景 落地生根。内容来源:宋   强  孙晓玲  桂天奇 编      辑:孙晓玲 执行主编:于   泽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国电力报】全国最大750千伏独立通信环网,合龙贯通!

上一篇:

【中铁三局集团】2025年10月9日《早安三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