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上航★喜迎局成立120周年★
航道史话 为迎接局建局120周年,上航局微信公众号特此推出《航道史话》专栏,以史料连载的形式回顾上航局成立120年来各个时期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和骄人业绩,以此激励航道职工继承和发扬百年航道精神,在企业再次创业的新征程中奋发有为、再立新功。
全线治理黄浦江浚浦局成立后,从
年至
年,历时30年、分3个阶段对黄浦江进行全线治理。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答案
答案:1912;1941浚浦局成立后,从1912年至1941年对黄浦江进行了全线治理,历时30年。期间,共分为3个阶段进行河道整治:
——第一个十年进行的航道工程(1912-1921年)
1911年10月,总工程师瑞典人海德生制定为期10年的《黄浦江继续整治计划》。主要目标是将黄浦江航道由5.8米增深至7.3米,宽度183米。采取筑堤导水的治理原则:增加宽度,切除凸岸,增深航道并疏浚。
工程项目:从高桥港起向上至龙华嘴止的护岸与导堤工程。1921年,黄浦江两岸的陆家嘴、龙华嘴等处筑坝堤导水工程大体完成,周家嘴开始抛石筑堤,并对吴淞外沙、高桥新航道航槽进行疏浚。
建于1918年黄浦江口的吴淞水位站
经过治理,黄浦江航道水深已有改善。从江南造船所起,直至吴淞口止,在最低水位时获得一条深7.3米,宽183米的航道。第一个十年计划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十年进行的航道工程(1922-1931年)
1921年4月,海德生续订《黄浦江维持与改善工作计划》,主要目标:在吴淞外沙左右岸采用顺坝再行束窄,并进行疏浚,以取得一条最大宽度193米,深度9.75米的航道;高桥新航道浅段由原来的水深7.3米浚深至9.14米。此外在陈家嘴河段及汇山段也采取疏浚方法增深航道。1928年,海德生离任回国,其助手英国人查德理继任后,仍按海德生制定的计划执行。
1927年浚浦局建成复兴岛定海路
十年间共挖泥1795万立方米,实际年疏浚量为180万立方米。黄浦江经过第二个十年治理,航道水深又有进一步改善,浦江沿岸凸出的障碍已切除,潮流畅通。全线航路由原来最低水位下统深7.3米增深到近8米以上,吴淞外沙已达9.14米。
期间关税不断增加,浚浦税也随之增长,浚浦局加快了船舶装备及其他设施的建设。
——第三个十年进行的航道工程(1932-1941年)
1931年5月,总工程师查德理制定“黄浦江维持与改善工作”的第三个十年计划,主要目标:维持通航水道宽度为152.5米,航道深度9.14米。同时要挖除凸出的河岸,如北港嘴、老白港嘴、陆家嘴、南市嘴及龙华嘴。
这项工程自1932年实施,到1937年,不到6年时间,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而停止。期间共挖泥1634万立方米。查德理于1936年卸任归国,总工程师一职首次由中国高级助理工程师薛卓斌接任。
20世纪40年代外滩风光
黄浦江航道的治理对港口航运和经济贸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上海港一跃成为世界第七大港。到抗战前夕(除东北外),外商对银行投资的79.2%,工业投资的67.1%,房地产投资的76.8%,均集中在上海。上海已是远东工业、会融、贸易中心,也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
(史料选自《上海航道局局史》)
来 源:党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