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一公司“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是春秋时期手工业专著《考工记》
对产品品质与计划、环境
材料、工法四者关系的系统阐释
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山东)
建设者们以匠心融入细节
统筹“时、环、材、工”四大要素
打磨“零拆改”医疗专项“好产品”
品质守护群众健康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山东)
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
总建筑面积11.05万平方米
具备重症医学中心、肿瘤治疗中心
急救中心、手术中心等多个科室
提供床位1200余张是山东省重点民生工程
山东省唯一一家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也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依托工程
把握时间!策划前置、谋而后动
由于医疗专项工程涉及不同医疗科室
各专业工序较为复杂涉及主要流程320余条、关键接口500余个
往往一个接口的背后就是几百米的线路
且安装穿插时间难以统一
容易出现管线冲突、拆改频繁等问题
▲医用气体设备管线复杂
项目充分发挥总承包管理优势
以“BIM先行”为策划引导
高效推进设计深化工作
充分扩展复杂医疗工艺的设计周期
对关键区域进行超前准备
开展从策划图纸到样板施工
再到对策划图纸的反向提升
提前规避百余条拆改内容
制定“一次成优”交底、考核
验收、移交等系列制度致力打造“零拆改”精品工程
▲ICU病房设备集成简洁
医院内CT、MRI等精密诊疗设备
对安装精度要求在毫米级别
设备沉降扰动需求接近
±0项目提前编制预留预埋指导书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设备一方案”
确保所有接口、管线精准预埋
实现设备与接口“盲插式”对接
▲氧气口提前预留,避免后期开孔造成密封不严
优化环境!以人为本、细节着眼
医院需求安全、洁净、稳定的医疗空间
但由于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病患集中等特质
使得医院内部空间设计需要综合考虑
功能适配、环境兼容等多种因素
为严格实现区域隔离与污染控制
院区地面采用整体无缝焊接的医用PVC卷材
洁净手术室内阴阳角均处理为半径不小于50mm的圆弧
消除卫生死角、便于清洁消毒
▲医用PVC地面无缝防菌
▲手术室圆弧边角易于清洁
在CT、DSA等强辐射机房周围
打造“硫酸钡重混凝土+铅板复合系统”
施工过程中每层屏蔽敷设
并使用剂量仪分区重复扫描
确保漏射率在国家标准限值50%以下
保证医患及周边环境安全
▲防辐射门采用4个铅当量的屏蔽厚度
病房楼采用双层中空Low-E玻璃窗
配合240毫米厚度墙体与隔声吊顶
将室内噪声持续控制在35分贝以下
接近图书馆阅览室的安静程度
配合防眩光设计的LED照明系统
营造出宁静、温馨的就医环境
▲双层中空Low-E玻璃精选器材 丨 极致洁净、便捷高效
项目共配备37间洁净手术室
其中包括15间最高标准的百级手术室
可满足器官移植等复杂手术
对于无菌环境有着极高要求
项目选用定制化电解钢板
通过大型折弯焊接技术
使材料一体化覆盖墙面、吊顶和转角
其表面经过电解和特殊涂层处理
光滑如镜、无孔无隙,避免细菌滋生
配合可精确调控的净化空调系统
打造极致洁净的诊疗空间
▲手术室洁净度达到百级标准
打造医用箱式物流系统
安装总长超过400米的隐蔽式传输路径
执行“三检三测”复核机制
确保孔洞位置误差5毫米以内
避免系统振动、噪声引发运行故障
同时通过对转弯弧度的流体力学模拟
通过“路径最短化+流量均衡化”
显著降低了弯道段运输的速度损耗
保障了物资高效平稳输送
▲箱式物流系统复试工作站
医用气体系统是患者的生命线
需要其纯净安全与供应稳定
项目选用中央液氧站与分子筛制氧机双气源供气
能满足同时段多床位吸氧需求
所有气体管道均采高标准超低碳不锈钢管
内壁经过电化学抛光处理
有效防止细菌生物膜形成
源头保障患者用气安全
▲气体管道采用超低碳不锈钢
管升级工艺 丨 科学布置、标准统一
项目所有设备管线进口以及
接口位置进行统一规划与标准化处理
确保同类型接口在不同区域
高度、位置完全一致模块化布局便于医护人员快速熟悉操作
医用吊塔的电源插座采用倾斜设计
使插头更容易插入和拔出
同时避免插头之间相互干扰
斜排式插座布局进一步优化空间利用
▲倾斜设计的医用吊塔电源插座
项目搭建医疗专项智慧运维管理平台
整合了净化空调、医用气体
箱式物流等医院关键数字系统
对手术室洁净度、环境温湿度
等的300余个运行参数进行秒级采集与全景监测
压差异常、纯度波动、传输阻塞等
潜在风险10秒内预警并派发工单
保障医疗体系整体运行平稳
▲智慧医院综合管理平台
项目聚焦品质医疗建设
开展科技创新与工艺研发
累计申请专利12项获得全球BIM大奖1项、国家级BIM奖5项
形成期刊论文9篇以匠心融入医疗空间的每个细节
让建筑承载人文关怀的温度
责编:刘小璇、关健校对:周宏宇、李贺雷
审核:董鹏、李众、曾实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建八一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科技质量部、济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