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集团荒漠化治理筑牢了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尤其在内蒙古最西端的
阿拉善盟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
核心攻坚区
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
境内三大沙漠总面积达9.47万平方公里
占自治区沙漠总面积的
83%建成后的阿拉善盟西部荒漠治理(二期)项目
这里,是 全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
肩负着守护黄河和河西走廊
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2024年初春的建设者们加入“三北”工程攻坚战承建阿拉善盟西部荒漠治理(二期)项目
荒漠治理前期草方格铺设前期草方格铺设后期人工种草造林成长中的梭梭苗种草造林成行成带项目荒漠治理前后变化
历经360余天艰苦奋战完成共计251.55万亩的施工任务苗木成活率超70%在广袤的沙漠中种下“春天”
为助力阿拉善盟“绿带锁黄龙”宏大目标的实现贡献中交力量2025年7月6日, 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实现全面合龙。这条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犹如一道蜿蜒的“绿色长城”,将三大沙漠边缘的黄沙牢牢锁住,标志着阿拉善盟在防治荒漠化、遏制三大沙漠“握手”威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取得里程碑式胜利。
建设者如何勇闯难关在沙漠里种下“春天”?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片沙海
一同探寻“点沙成绿”的答案↓↓↓↓↓↓第一步:让沙漠留下来
阿拉善盟地势复杂,丘陵、戈壁、荒漠广布。
项目建设区域涉及三大沙漠
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
流动沙丘占比高达83%为了锁住这片 “不安分” 的沙土
项目团队拿出了对付流沙的 “利器”——
草方格通过稻草、麦草等干枯后的秸秆
插入沙地并铺设形成格子框架
像是一层轻薄但透气的“纱衣”
减缓风速、固定流沙的同时聚拢水汽
原本寸草难生的荒芜沙地
变成适宜特定植物生长的
“苗床”铺设完成的草方格这些几乎与沙漠融为一体的金黄色格子
是给沙漠植物搭起的“生命摇篮”
让春天的“种子”能够落地生根
第二步:让种子长起来
想要在气候极度干旱缺水的荒漠中
让种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还需要闯过一道道难关
铺设草方格 选苗像场严苛的阅兵式
草种主根必须粗于0.4厘米
根系长度需在25厘米以上
项目团队会一株株检查
确保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在草种的选用和调运过程中
每批播种苗都有自己的
“两证一签”长途运输时也会用苫布覆盖
避免根系风吹日晒并适时进行喷水保湿正在进行打穴整地作业
栽种时则更要精细操作
分层覆土时要把湿润土壤填入根际
当回填到1/3时用脚踏实一次
回填至1/2时将苗木轻轻上提
再踩实围堰立即浇水并覆细沙保墒第三步:用守护让荒芜长出希望
当最后一个草方格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被压实
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终于合龙
彻底锁住了三大沙漠“握手”之势
建设者们用苗木成活率
70%以上沙障建设完好率75%以上的成绩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中交”印记茁壮成长的梭梭苗但合龙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守护“春天”,比种下“春天”更难
项目团队定期人工巡查
走遍225.55万亩沙漠的每一个角落
查看生长进度判断存活情况,及时修护补种
这片被细心呵护的绿色
也成为滋养当地农牧民生活的源泉
阿拉善西荒二期项目团队
将防沙治沙、特色产业与农牧民增收相结合
重点支持戍边富民工作
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带动4000余名农牧民参与建设实现人均增收巡查苗木生长状况如今苗木扎根荒漠从生态的“荒漠带”逐步转变为绿色的“希望带”
阿拉善盟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提供了坚实支撑策 划 | 党委宣传部、一公司
制 作 | 段海燕
责 编 | 尹沁宇、范培屺
审 核 | 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