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广惠城际北延段开通运营
福州滨海快线正式开通
商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国庆假期前夕中铁十二局参建的多个重点工程迎来开通时刻
重塑沿线群众出行版图
多样化的出行方式不仅提升了城市交通的效率
也为出行群众带来了旅途新体验
广惠城际北延段开通运营
9月29日,中铁十二局参建的广惠城际北延段(小金口至惠州北段)正式开通运营,为加快莞惠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建设再添新动脉。
列车驶出隧道 广惠城际北延段项目全长6.36公里,起于既有广惠城际小金口站,终至赣深高铁惠州北站。中铁十二局四公司承建管段正线全长约5公里,全部为地下铁路,其中盾构段长4650米,盾构区间下穿京九铁路、小金河等高风险源,具有小半径、大坡度、浅覆土盾构始发等建设难题,安全风险高、建设难度大。
以打造大湾区品质城轨工程为目标,项目建设团队将精细化管理穿透到施工生产全过程,创造了单月盾构机掘进里程650米、单周最大掘进187.2米、单日最大掘进30.6米3项进度第一,刷新了珠三角地区9米级盾构机掘进施工新纪录。
隧道盾构区间 通过大力推行项目直管盾构班组模式,构建了小型产业工人队伍、盾构施工工厂化管理、智能一体化配套有机结合的施工建设格局,打造“专业团队+产业化工人”的盾构工厂化管理模式,建立模块化、标准化的施工管理格局,推动管理方式向“制度流程管理”转变,实现了施工生产的均衡有序,减少人员管理成本约36%,较计划工期提前约6个月完成盾构双洞贯通目标。
为提升盾构综合效益,项目建设团队多点布局、主动创新,积极对市场泡沫剂生产设备、材料进行调研,主动学习泡沫剂生产工艺,引入小型生产设备,实现盾构泡沫剂自主生产利用;开展刀具改进研究,攻克了在硬岩或复合地层中盾构刀具损坏等难题,完成多项实用新型专利申报。通过建立两套渣土分离装置,减轻了城市隧道施工出土压力,让渣土“变身”为能满足规范和工艺要求的可循环再生材料,有效节约了出渣成本。
列车行驶中 广惠城际北延段开通运营后,将实现惠州中心城区与东莞、广州、佛山的无缝衔接,线路覆盖大湾区5座大城市、串联多座国家铁路枢纽,有力推动构建深莞惠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对于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加快“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福州滨海快线正式开通
9月29日,中铁十二局参建的
福州城市轨道交通滨海快线正式开通载客运营。
长乐机场与福州火车站迈入“一轨”互联,
福州主城与滨海新城实现高效衔接。
地上换乘站福州滨海快线起于福州火车站、止于文岭站,
全长62.4公里,设计时速140公里,既连通空、铁、轨、交等多类型枢纽,又贯穿鼓台核心区、南台岛等多个城市节点。中铁十二局一公司承建帝封江站、祥谦站等“两站两区间”施工任务,工程均为高架结构,项目建设团队以站、桥施工为核心,立足多方联动、多点创新和多要素整合,为全线连点成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乌龙江大桥滨海快线承老衔新、越江跨路,
工程采用“地下+高架”模式进行设计,项目管段线路总长10.28公里,穿越闽江支流、龙祥岛、塔礁洲湿地公园及城市道路系统,是线路越江连通的关键段落。其中盖帝区间跨越福州三环快速路,帝祥区间上跨乌龙江、淘江,最大连续梁跨度为168米,两座跨江桥梁连续梁均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乌龙江大桥为70+140+168+140+70米连续梁,
项目建设团队运用BIM技术建立仿真模型,实现了桥梁特殊部位的前置管理和风险预判,实行分层对称浇筑法、实时数据监测等举措,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精度控制水平。
帝封江站滨海快线串联多条城市轨道交通,
其中帝封江站是“三线互联”的枢纽车站,为地下两层、地上三层的双岛结构,总建筑面积超5.5万平方米,是福州乃至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地铁地面换乘站。项目建设团队围绕大体量、多层级、多交叉等难点,采用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装备、环保新材料,从地下工程技术、空间多维运营等方面赋能管理,持续创新,为建管一体、站城融合、区域协同提供了助力。
项目还承担306片预制箱梁,包括
2万余件小型预制构件的生产加工,通过创新引入智慧管控平台,实现了生产流程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从工艺层面提升预制构件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列车驶过跨江段作为福州“一小时通勤圈”的关键一环,
滨海快线开通后,将提速城市重点区域流通,深化“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战略落地,对疏解中心城区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及提升福州交通设施融通优势等具有重要意义。
商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9月30日,中铁十二局参建的连接安徽、河南两省的高速公路新通道——G3031商周高速段(原S16合周高速颍临段)正式通车。
以公桥枢纽为界点,G3031商周高速段与G3611宁信高速被分为两个项目,西段(阜南、临泉境内)为商丘至固始高速公路公桥枢纽至临泉枢纽段,全长27.1公里;?东段(颍上、阜南境内)与宁信高速共同构成区域交通主干道,全长约119.2公里。中铁十二局一公司先后承建了西段已开通的32.7公里路面工程,以及东段新开通的16公里路基工程。
南照枢纽互通 管段地处淮北冲积平原,穿越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沿线以耕地和基本农田为主,项目路基施工面临挑战。项目建设团队主动对接相关单位,对施工周边环境多次调研踏勘,对比优化方案,科学选地用土,充分利用周边河道改造和新建码头的优质弃土作为土源,解决了路基施工用土难题。
此外,标段内共有15座桥梁、102道涵洞(通道),其中南照枢纽互通中有两座匝道桥上跨既有济广高速,跨线作业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较高。在特殊部位、特殊时段、特殊工况等条件下,项目建设团队预先模拟交通导改、钢箱梁吊装、秩序运维等关键环节,适时调整安全策略,主动“加密”安全网格员数量和覆盖范围,确保了“全时段”跟班作业、管理受控。
同时,建设者将首件验收制、样板示范创建等管理举措与工程品质提升目标相融合,选用了装配式涵洞、蜂窝状路基挡土墙、长寿命路面石灰土等新材料,与之匹配的施工工艺也进行了对标升级,实现了以人才保管理、以技术促工艺、以样板为方向、以目标验成效的质量管理目标。
通车后的G3031商周高速段
作为串联南京至信阳高速公路与商丘至固始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G3031商周高速段的建成通车,促使滁州、合肥、阜阳三地交通往来将更加便捷。线路还助力皖北地区更快融入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密切了皖、豫两省的交通联系,并为安徽省高速公路“县城通”工程再添“新笔画”。
素材来源:一公司 四公司
编 辑:田 宇 刘 星 任达禹
审 核:郭俊江 邹径纬 丁明明
执行总编:周 彪